贵州:煅造“效能撑竿”创优异发展环境

24.12.2014  12:45

  煅造“效能撑竿”创优异发展环境

  ——贵州省机构改革亮点综述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省知识产权局)厅长(局长)陈坚见证了今年贵州省机构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在今年的改革中,贵州省科技厅挂省知识产权局牌子,不再保留省知识产权局,其职责划入省科技厅。“改革后,我们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统筹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力度明显加大,工作运转更加高效,整合效果开始显现。

 

  今年以来,贵州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科学拟制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机构改革工作圆满完成。

 

  “这次改革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三是严控人员编制。”贵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柳晓东说。

 

  服务做“加法” 审批做“减法

  效能建设成效凸显

  今年以来,贵州省把政府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把简政放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当头炮”,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推进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成效逐步凸显。”柳晓东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贵州省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314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30项,省级考核评比达标表彰减少到38项。向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下放行政管理事项96项。同时工商登记制度和年度检验验照制度改革工作也顺利推进。截至10月底,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24.3万户,同比增长21%;注册资本(金)3296亿元,同比增长74%。

 

  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方面贵州省也迈出了新步伐。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减少了对微观经济事务的管理,激发企业投资主体活力。着力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公益慈善类等5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稳步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着力处理好政府层级间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赋予试点县(市)享有地级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管理权限;开展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依法赋予114个试点乡镇192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该少就得少

  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机构改革,最终目的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破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贵州省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整合卫生和计生、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民族事务与宗教管理等机构和职责。改革后,省政府设置工作部门39个、部门管理机构3个,机构个数减少了5个。同时大力推进部门内设机构综合设置,对职责调整、职能萎缩、设置分散的内设机构进行撤并整合,对工作任务增加、确需设置的予以新设,共优化整合部门内设机构103个。

 

  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柳晓东说:“我们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加强省政府部门发展规划制定、经济发展趋势研判等32项职责;推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进一步取消、整合、下放部门职责56项。坚持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职责分工,分清主办和协办的关系,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理顺相关职责关系12项,划转部门职责16项,建立完善工作机制5个。

 

  此外,相关领域改革得到统筹推进。今年贵州省完成了全省事业单位分类工作,顺利完成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大力推进市场监管体系改革,进一步落实市县政府市场监管责任。推进食药监管体制调整,基本搭建起食品药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场监管体系。

 

   盘活存量实现效益最大化

  编制管理措施成效显

  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编制使用效益最大化。柳晓东说:“今年我们通过扎实做好控编减编和机构编制核查等工作,认真落实中央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并及时处理了‘吃空饷’人员和‘空壳’机构。

 

  注重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加强了事关中心、全局工作和重大民生保障方面的机构编制,撤并整合了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事业单位并收回编制,控编减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记者了解到,今年贵州省加大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对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违规设立机构等进行了纠正,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有效地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许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