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环渤海区域科技暨医药产业合作对接会在京召开

16.06.2014  18:54
      6月13日下午,由贵州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与贵州省药监局共同举办的“贵州•环渤海区域科技暨医药产业合作对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加强贵州与以北京为重点的环渤海区域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贵州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科委领导,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和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贵阳、遵义、毕节、安顺等市领导,部分市(州)、县(市、区、特区)科技局及省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省内外企业负责人,共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贵州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厅长陈坚就贵州丰富的医药资源和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分析了贵州在资源、生态、产业、政策及大数据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优势,建议将贵州的资源优势与环渤海区域的资金、人才、技术、平台和产业优势结合起来,从七个重点领域展开合作。一是合作综合开发利用贵州特色药材资源,延伸产业链,培育特色品种药材大品牌;二是合作建设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扩大种植资源,确保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三是合作推动中药独家品种二次开发,开拓新市场,提升产值,提高合作双方经济效益;四是合作推动化学原料药基地建设,加快贵州化学药发展;五是合作推动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六是合作开展医药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医药电子商务与物流、支付、信用、融资等商务因素的集成创新,支持医药企业利用现代物流改革与创新;七是合作开拓医药产业市场,吸引更多外来医药企业落户贵州。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从审批程序和要素供给等方面为企业创造条件和便利,营造良好的合作发展环境,以本次合作对接会为契机,共同发展互利多赢、健康持续的新医药产业。
      贵州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副厅长秦水介在讲话指出,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加快工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贵州将实施特色轻工业壮大提升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长工程等“四大工程”,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理念为引领,加速发展新医药和健康养生等能够发挥生态优势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快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贵州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北京市科委领导和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领导,以及省内外医药企业代表也在会上发言,为促进贵州与环渤海区域科技暨医药产业合作、创新提出了建议,省外企业代表们积极提问咨询,对贵州中药材流通、交易及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此次会议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创新、共谋发展”的原则,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任务,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的项目为载体,为省内外医药企业和科研单位牵线搭桥,重点就科技研发、金融投资、产业孵化、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对接交流,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实现合作共赢中促进贵州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