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力体制改革全国首创“六个化”

26.06.2016  19:13

  4月盈利500万元,5月盈利1023万元,6月份预计盈利2000万元——这是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持续亏损8年后的最新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贵州电力体制改革不断释放的红利。

  从推出全国首个地方版电改方案,到2015年11月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电改综合试点省区,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在探索中扎实推进,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多方参股、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市场交易机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市场管理委员会,在全国首创电力交易指数,逐步实现了交易机构公司化、交易平台数字化、交易机制市场化、改革红利多样化、售电公司多元化和跨省交易制度化等“六个化”。电力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电力体制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电力体制改革的“贵州样本”,引起行业间的高度关注,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充分肯定。

  不断探索

  实现多项全国首创和“六个化

  交易机构公司化、交易平台数字化、交易机制市场化、改革红利多样化、售电公司多元化和跨省交易制度化等“六个化”,是电力体制改革“贵州样本”的核心内容。

  今年初,贵州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精神和试点方案要求,在开展跨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与南方电网公司多次沟通协调,重新组建以贵州电网公司占80%、贵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20%的股份制电力交易中心。4月21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多方参股、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省级电力交易机构,直接实现了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运行公司化,全国首创电力交易指数。

  随后,由贵州电网公司牵头,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用户代表参与,成立了全国首个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以“依托互联网、运用大数据”为原则,重新设计、优化市场交易平台的配套软硬件设施。该中心以功能全面、信息集成度高的特点承担市场主体注册和管理、市场交易组织、交易结算、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市场信息披露等核心任务,交易平台实现数字化,使全省电力交易迈入大数据时代。

  目前,全省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达到943家,比电改前增加445家,大工业用户80%的电量通过市场化交易。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工业用户扩大到1000千伏安及以上的所有用户,基本覆盖了贵州省有色、化工、冶金、建材、装备、电子、医药等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签约电量达到417亿千瓦时,比电改前实际完成的大用户直供电增加244亿千瓦时,预计占省内售电量45%以上,占比排全国第一。今年1至5月,全省直接交易完成电量127.5亿千瓦时,直接交易电量占省内售电量比例为35.7%,减少企业电费支出16亿元,全省电力交易机制市场化已经完成。

  今年以来,通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稳住了约150亿千瓦时的电力市场,通过电改降低用电成本拉动了工业经济发展。今年贵州省大工业用电价格下降每千瓦时0.12元,预计可带动大工业降低用电成本64亿元,增加用电量87亿千瓦时。大数据中心用电价格降至每千瓦时0.35元,可带动大数据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亿元,初步形成电力价格“洼地”,重点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呈现出改革红利多样化。

  在售电侧改革方面,目前全省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售电公司43家,其中国企售电公司10家,国企和民营混合售电公司2家,民企售电公司31家。贵州电网公司对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的代管关系已解除,兴义市地方电网范围内实现了发、输、配、售分开,并向国家上报将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纳入独立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承贷主体。

  由兴义市电力公司独立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贵安新区直管区拟组建的配售电公司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组建方案已经联席会议讨论通过,贵州省新型配电网投资经营模式和新兴售电主体正在孕育形成,售电公司多元化模式应运而生。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广东省、深圳市及南方电网公司等多方支持下,贵州省与西电东送受电省初步达成了“计划+市场”新机制的共识。目前,已与重庆涪陵、黔江,湖南怀化等周边地区企业洽谈。截至5月底,签约电量达到50亿千瓦时,较2015年新增了20亿千瓦时的外送电量,跨省交易制度化正在逐步实现。

   创新机制

  打破统购统销旧格局

  “输配电价改革就是打破统购统销旧格局,建立输配电新机制。”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3月7日,《贵州电网2016—2018年输配电价方案》获国家批复,成为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亮点,标志着贵州省输配电价改革正式落地。

  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文件要求,在监管周期内贵州电网平均输配电价为每千瓦时0.1989元。贵州省从3月15日正式开始实施新的输配电价,全省输电环节过网费每千瓦时下降1.66分,其中大工业用电过网费下降3.06分。

  据了解,贵州省输配电价改革主要是围绕“建机制、强监管”目标,结合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行业现状等特点,合理核定输配电价成本,科学确定输配电价总水平,制定符合贵州实际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

  在新的机制下,电网企业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用户或售电主体按照其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所对应的输配电价支付电网输电费用。

   精准施策

  抓住降低大工业用电成本的“牛鼻子

  “让用电企业‘用得起’、发电企业‘发得多’、供电企业‘收入增’,从而推动全省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说。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把降低大工业用电成本作为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的“牛鼻子”,大幅降低大工业综合用电价格,把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今年3月9日,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降低大工业企业用电成本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作为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N”配套文件之一,该方案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分行业精准施策,在输配环节和市场交易环节,通过国家审定降低输配电价,通过火电企业与用户电力直接交易,实现大工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下降0.1223元,由过去的每千瓦时0.56元降至平均每千瓦时0.44元。

  来自省能源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5月底,省内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为486.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其中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11%,环比增长6.38%。

  电价下降

  贵铝8年来首次扭亏

  今年4月,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持续8年亏损后首次实现生产经营性盈利。中铝贵州分公司是贵州省用电大户,年消纳约70亿千瓦时电量,是享受本轮电改红利较为突出的企业之一。

  “政策支持到位、提质增效工作到位,是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的重要条件。”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冷正旭说。2008年以来,贵州分公司持续亏损,原因之一就是用电价格较高,电价高居不下,制约了公司的生存发展。

  2015年底,贵州省列入全国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后,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一直要解决的电价问题迎来转机。经过中铝总部高层和贵州省政府主要领导与国家相关部门、单位协商沟通,今年3月,明确了中铝贵州分公司直购电价有关重要事项。

  中铝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洋介绍,经过本轮电力体制改革,4月份公司盈利500万元,5月份盈利1023万元,6月份预计盈利2000万元。(记者 查毅 刘坤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