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05.02.2015  16:25

——以全省10个农村金融信用县为例


省委政研室、省农信社联合调研组

 

  总结和深化诚信农民建设活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明确要求。2011年5月5日,习近平同志对我省诚信农民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建议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活动简报上反映贵州诚信农民建设的经验,摘要刊发此材料,供各地创先争优活动中借鉴。”同年5月10日指出:“贵州在教育引导群众方面,有很多好做法,好经验。比如,清镇市开展诚信农民建设活动,抓住了教育引导群众的一个关键问题,取得好的效果,应当进一步总结和深化。”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扎实开展以诚信农民建设为载体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2014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我省调研时,对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惠民服务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全力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诚信农民建设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栗战书同志在贵州工作期间,要求坚决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认真总结诚信农民建设的经验、做法,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建设一支诚信农民队伍。赵克志、陈敏尔等领导同志也先后作出重要指示。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工作是对我省诚信农民建设活动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各地以诚信农民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收到了促发展、促民生、促党建、促民风的实效。

 

  一是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信用工程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启动“诚者信合·村村通”惠农金融服务工程,打通了惠农支付“最后一公里”,建立服务点17522个,布放POS终端18464台,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办理金额28.4亿元,农民“不出村、低成本、低风险”就能办理金融业务。省委书记赵克志对这项业务给予充分肯定,强调办得好、很正确、很实在、老百姓得实惠。评定了655万户信用农户、67144个信用组、8993个信用村、528个信用乡镇,凤冈、余庆、印江、关岭、清镇、贞丰、平坝、普定、道真、雷山10个县(市)被评为农村金融信用县。目前,全省90%以上的农业贷款、96%的农户贷款、46%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均由农信社发放,累计少收农户贷款利息21亿元,免除贷款手续费3亿元,信用农户贷款发放额、余额、新增额、占比均位居全国首位。

 

  二是基本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这个关键性问题。近年来,全省有540万农户通过小额信贷支持,发展特色旅游业和茶、药、果、蔬菜、生态畜牧业等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修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2005年至今,余庆县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8亿元,重点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全县95%的农村人口受益。每一笔“信用贷款”背后,都有一户农民走上幸福路的动人故事。道真县上坝土家族乡八一村成为信用村后,曾经为资金短缺愁眉不展的村民雷秋文获得综合授信20万,解决了周转资金困难,壮大了养殖规模,从一名“小打小闹”的普通农户发展成为专业大户。普定县马官镇农民邱正青在外打工13年,想回乡创业又缺乏资金,通过农信社给建立经济档案并评级授信后,他一次性无抵押贷款10万元开了一家餐馆,每月纯收入4000多元,当小老板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三是基层组织找到了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新载体和抓手。普定县把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施“信合联村发展”行动,聘任村支“两委”委员为金融支农服务联络员和服务专干、信贷员为金融副支书或主任助理,建立了162个村级金融支农服务站,直接把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和义务定位到村组、落实到农户、明确到个人。平坝县通过“支部+信用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办成了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增进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理解,在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雷山县创新信合联村联户方式,让村干部真正参与金融支农服务,信贷员直接了解群众需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相互信任。

 

  四是诚信已经成为广大群众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有效措施。凤冈县把诚信写进村规民约中,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在村民议事委员会制度中,把诚信作为议事的重要内容。印江县在农信社营业网点和行政村设立信贷监督箱,公布举报电话和网络投诉渠道,在各村聘请1至2名“三能”、“六老”人员担任阳光信贷监督员。余庆县各项贷款不良率,由2007年的6.08%降到1.9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成为最讲信用的群体。贞丰县龙场镇农民争当信用户,连续8年到期贷款收回率和结息率为100%,实现“零违约”。清镇市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农户贷款管理系统和政府诚信综合管理系统接轨,为农户建档、评级和授信提供重要参考,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关注和肯定,在2014年11月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2014(贵阳)年会”上,入选“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范例30佳”。

 

  五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信用证成了农民珍惜的“道德身份证”,增强了农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威宁县迤那镇合心村把“合则汇聚力量,诚则立足天下”的标语写在村内公园的灯罩上,作为立村之本,被誉为“信用明灯”。盘县平官镇某村民病危之际,当着信用社主任的面,要求妻子和儿子按时归还信用社欠款8万元,完成了最后的“信用嘱托”。关岭县新铺乡农民余伍俊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利用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野生菌养殖,当第一批百灵菇成熟后,他挑选了最大的百灵菇送到信用社,美其名曰:“信用百灵”。印江县坪峨、下洞、崔山等村的农民把全村贷款情况详细记录,及时提醒、督促还款,协调富裕农户为困难农户暂时垫付到期贷款,被誉为“信用村庄”。关岭县断桥镇一户村民娶亲时拿不出足够的彩礼,以贷款信用证作担保,喜结了“信用良缘”。

 

  凝聚共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取得新经验

 

  近年来,全省上下对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入、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形成了高度共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取得了新的认识、积累了新的经验。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净化信用环境。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信用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主动统筹、积极推动,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积极参与,广大群众热烈响应、积极支持,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农信社实施、村支两委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强大合力。通过采取财政出资,建立奖惩机制,大力打击逃废债,着力化解历史包袱,抑制农村非法借贷,帮助农村金融机构吸纳存款、壮大实力、优化资产等系列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信贷风险,净化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二是构建标准体系,盘活信用资产。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重点,把个人守信和集体守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道德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制度,制定了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和农村金融信用县和评定及综合授信管理办法,并在贷款上给予“资金优先、利率优惠、授信倾斜”。

 

  三是逐户建档立卡,打造信用载体。由信贷员、村干部、群众代表成立调查小组,对农户家庭主要成员、经营情况、主要资产、信用状况进行摸底,认真分析农户的收支结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信用状况,“一户一档”建立农户经济信息档案和电子台帐,科学合理评定授信级别和授信额度,张榜公布到村到组。根据评级情况,最低授信1万元,最高达50万元以上。

 

  四是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信用产品。推行柜台阳光信贷服务,农民无需任何抵押担保,只要提供信用证和身份证,农信社5至10分钟就可办结一笔贷款。在农村广泛布设金融电子机具和自助服务终端,开发了“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新家园”农村危房改造信用贷款、“老来福”农户养老保险信用贷款等等,覆盖了农民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信用氛围。编制了农村金融知识读本,制作了诚信教育专题电视片和宣传折页,在赶集天发放资料宣传,举办篮球、花灯、歌舞比赛等文体活动宣传,召开系列座谈会,举办金融夜校,教育农民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按期还贷,按时付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不拖账赖债,让农村信用工程成为“梧桐树”,引来投资兴业的“金凤凰”。

 

  六是发挥示范作用,丰富信用内涵。省委、省政府先后在清镇、凤冈、雷山等县市召开全省农村信用工程现场推进大会和农村金融信用县授牌仪式,强力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以清镇市的诚信农民建设为重点,相继涌现出凤冈县的“四进”(信用教育进村、进户、进企业、进学校)、绥阳县的“双信工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与信用乡镇建设工程、阳光信贷工程相结合)等发展模式,不断丰富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内涵。

 

  扎实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增强农民诚信意识,营造优良的农村信用环境,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诚信贵州,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深入推进诚信农民建设,加快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

 

  一要坚持不懈推进。建立健全由地方党委政府主导、农信社组织实施、村支两委配合、城乡居民参与的“四位一体”工作联动机制。力争到2016年,全省信用乡镇达到800个以上,农村金融信用县达到25个以上,力争安顺市成功创建为农村金融信用市,力争每个市(州)创建1个农村金融信用县;到2018年,信用乡镇达到950个,农村金融信用县达到35个以上,力争每个市(州)至少创建2个农村金融信用县;到2020年,信用乡镇达到1100个以上,农村金融信用县达到50个以上,农民收入显著提升,农村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二要夯实信用基础。以金融信用为基础,建立与农村社会诚信管理指标相结合的农村诚信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着力推动信用农户培育,深入推进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农村金融信用县建设,在发展项目、专项资金、扶持资金、贴息资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建立健全农民信用联保制度,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在农村信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监管部门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将货币政策与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对农村金融信用县给予信贷规模、支农支小再贷款倾斜,对积极使用农村诚信信息且成效明显的给予相应奖励。

 

  三要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创新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的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持续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信贷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管理,打造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支农绿色贷款通道,让信用农户充分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良的金融服务。推行柜面放贷机制,让信用农户在授信额度内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丰富农村信用建设内涵,加快推进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农村社会成员信用建设,将行政企事业单位、小微企业、园区、社区纳入农村信用工程创建体系,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向乡村和社区延伸,提高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和服务便利度,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安全、便捷、丰富、高效的金融服务,共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成果。

 

  四要建立奖惩机制。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重点,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落实金融优惠政策,给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金融服务。对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制裁,加入“黑名单”、媒体曝光,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充分发挥宣传媒体作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集中宣传、跟踪报道、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普及诚信知识,宣传诚信观念,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诚信光荣、诚信受益的法制理念和社会氛围。把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理论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巩固完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成果。

 

  五要形成工作合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渐进性、长期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强度大、质量要求高,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任务确定以后,必须明确责任主体。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诚信建设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指导职能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省质监局要牵头制定也农村信用体系地方标准,力争在全国率先推进,形成影响。省农信社要加强业务指导,完善工作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整合各种资源,统筹推进。人民银行要把信用建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积极支持、全力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有序开展。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调研组成员:

 

  组   长:李   裴(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

 

  副组长:宋   锐(省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蔡   湘(省农信社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主任)

 

  罗   凌(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汪   洋(省农信社党委委员、副主任)

 

  成   员:马林波(省农信社党委委员、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崔云霞(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

 

  顾晓鹏(省农信社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

 

  冉   斌(开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芶红礼(省委政研室主任科员)

 

  杨   智(省农信社业务发展部干部)

 

  陈华安(省农信社业务发展部干部)

 

  黄   鹏(省农信社业务发展部干部)

 

  封雨婷(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