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改善民生 万村千乡有乐园

05.06.2016  20:12

  在松桃自治县盘石镇盘石村山村幼儿园,留守幼儿田思阳与小伙伴唱歌跳舞。而在2014年8月前,由于该村没有幼儿园,大部分孩子只能接受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

  现在,铜仁市近5万山村幼儿园的孩子都像田思阳一样,每天高高兴兴入园,享受学前教育。从2012年到2015年,该市建了2005所山村幼儿园,把学前教育送到农村孩子家门口。

  据统计,2015年,贵州省提前完成全省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新增在园幼儿47万人,学前教育资源显著扩增,学前教育普及进程明显加快,农村孩子可就近享受到公益、便利、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建、改扩建村级幼儿园3290所。

  今年,贵州省拟投入59357万元,计划启动新建、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992所,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

   权限下放

  催生农村学前教育新活力

  2014年以来,贵州省9个市(州)已有4个市(州)制定并实施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最高的县每生每年800元,最低的县每生每年200元。为贵州省公办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前,收费标准低、全省大统一,一直是影响贵州省公办幼儿园发展的体制障碍,严重限制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去年,贵州省把收费标准的制定及管理权限下放到县,要求各地在进行成本核算和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为各县学前教育发展带来了活力。

  贵州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以县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重点发展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公办幼儿园,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布局。

  在公办幼儿园乡镇全覆盖基础上,目前,贵州省3万人以上的乡镇正在建设第2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的比例从2011年的28%上升到40%。

  村级幼儿园的建设也给出了明晰的线路图: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不能集中办园的边远山区,考虑其他方式解决幼儿受教育问题,如巡回支教点、游戏小组、山村幼儿园等。

  贵州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还要求,各地要落实政府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应根据实际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逐步达到。各县(市、区、特区)可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部分资金用于学前教育,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办学情况,将国有土地出让金计提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学前教育。

  同时,贵州省还建立了学前教育幼儿资助长效机制,各级财政共同投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

   机制创新

  大力发展农村幼师队伍

  贵州省在实施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之初,制定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每年新增5000名幼儿园专任教师。今后,贵州省还将提高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及保障水平,积极推动乡镇幼儿园教师公租房建设,进一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近年来,贵州省加大了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共扶持44所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指导13所普通本科高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帮助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思南师范学校、贵定师范学校及织金师范学校等4所学校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年来,贵州省通过国家、省、市、县四级培训,共培训幼儿教师及园长50000人,提升了全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充分利用国培项目,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培训教师,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借力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计划,培养了一批愿意扎根农村的幼儿教师。

  贵州省一些市州创新教师招聘机制,探索农村教师补充新路初见成效。铜仁市政府采取“团招团聘、教管教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1:20的比例配备师资。2014年以来,全市共招募大学生志愿者1251名,每月补贴志愿者基本生活费、交通费等2000元,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对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在公办幼儿教师招考中实行加3分的优惠政策,让他们享受西部志愿者待遇。

  凯里市政府为解决幼儿教师短缺问题,采取非在编与在编教师同等待遇政策,用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补充幼儿教师,并将教师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给教师吃“定心丸”,免除了后顾之忧。教师补充机制的创新,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幼儿教师招聘难问题。

   集团办园

  城乡携手促均衡发展

  为促进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贵州省结合省情创造性地提出了集团化办园的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先期在全省9个市(州)的9个县(区)试点一年,在探索中形成了“一统筹、二交流、三共享、四统一”管理机制:集团内部统筹协调,园长、教师相互交流,办园理念、保教资源、科研成果共同分享,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收费办法、质量考核统一实施。

  贵阳市形成了“中心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帮扶模式,由1个城市牵头园引领3个郊县牵头园分别帮扶9个农村园。据悉,集团园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与表彰90多项。

  集团化办园整体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各幼儿园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迅速提高,形成县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促进县域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以典型引路集团化办园工作已在全省全面展开。(记者 杨春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