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二)

12.06.2014  12:21

  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国土资源更显珍贵。《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构建科学的空间开发格局,这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科学的空间开发格局必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这是解决我省国土空间开发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紧迫任务。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把适宜开发的国土空间开发好,把不适宜开发的国土空间切实保护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到2020年,全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4.1%以内。

  目前,市、县层级主体功能区制度尚未建立。各市、县政府要负责落实全国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本市、县的主体功能定位,在本市、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中,明确各功能区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等。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就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尊重自然格局、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坚持产城互动,形成“一群、两圈、九组”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贵阳中心城市为省域发展主核,加快贵安新区建设,积极培育黔中城市群,着力打造“贵阳-安顺”及遵义两个都市圈,推进构建以六盘水、毕节、都匀、凯里、兴义、铜仁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盘县、德江、榕江等一些新培育的区域次中心城市为依托的九个城市经济圈(城镇组群)。以干支线机场、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网络节点为重点,培育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加快重点建制镇发展,形成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现代城镇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就是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大中型灌区为支撑,构建“五区十九带”农业发展格局。黔中丘原盆地都市农业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油菜、马铃薯、蔬菜、畜产品产业带;黔北山原中山农-林-牧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油菜、蔬菜、畜产品产业带;黔东低山丘陵林-农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蔬菜、特色畜禽产业带;黔南丘原中山低山农-牧区,重点建设优质玉米、蔬菜、肉羊产业带;黔西高原山地农-牧区,重点建设优质玉米、马铃薯、蔬菜、畜产品产业带。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就是以乌蒙山-苗岭、大娄山-武陵山生态屏障和乌江、南北盘江及红水河、赤水河及綦江、沅江、都柳江等河流生态带为骨架,以重要河流上游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区、石漠化综合防治-水土保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区等生态功能区为支撑,以交通沿线、河湖绿化带为网络,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城市绿地、农田植被等为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两屏五带三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基本构筑起功能较为完善的“两江”上游区域性生态屏障。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森林面积扩大到9.2万平方公里,河流、湖泊、湿地面积保持增加,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高。记者 朱 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