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主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与健康专业教育论坛

02.08.2016  21:03

 

交流与合作:中医药登上国际教育大舞台

贵阳中医学院主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与健康专业教育论坛


8月1日,以“适应需求、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之中国—东盟传统医学与健康专业教育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东盟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天津中医药大学和贵阳中医学院共同主办。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潘小林,贵阳中医学院院长杨柱等各界代表40余人相聚论坛,推进中国-东盟区域传统医学的交流与合作。会议由贵阳中医学院副院长刘文主持。

论坛现场


张伯礼院士、杨柱院长等亲切交流

 

与会代表合影


潘小林受何力副省长委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贵州省情和中医药发展情况。表示,愿在中国和东盟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在该领域的交流,通过合作开展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互派中医药医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共同举办传统医药医师治疗经验和传统医药文化交流活动等,使中医药在东盟国家生根开花,造福更多人民。

杨秀萍强调指出,自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以来,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传统中医药学的认识和兴趣大大提升。泰国、新加坡和越南等东盟国家都已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合法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交融、血脉相亲,传统医药学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加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对于促进各国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意义明显。

国医大师、贵阳中医学院刘尚义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已有50余载,他认为,中医“不仅实现了治病救人的理想,还影响个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特别是支撑中医药发展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哲学思想”。发展传统医学与健康专业教育,对挖掘中医药“医疗、经济、科技、文化、生态”资源价值,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意义重大。“中医药之所以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它饱含了中华文明核心理念,原原本本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健康理念、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科学成果。”在刘尚义看来,中医药正面临最好的发展时机,它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表述方式是中华文明基因全面系统和原汁原味的体现。

立足孔子学院 融入中医元素 促进可持续发展》倡议书,获得与会代表一致认可。专家们还围绕传统医药和健康专业教育领域发展方向、中国与东盟国家如何加强该领域的合作、怎样通过合作开展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互派中医药医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