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开区、花溪区联手打造发展升级版

07.05.2015  15:53

  大手笔描绘新画卷

——贵阳经开区、花溪区联手打造发展升级版纪实    

核心提示

  2014年,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溪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积极抢抓机遇,奋力克难攻坚,推进两区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2014年,两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2.52亿元,同比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1.54亿元,同比增长10.1%。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3.66亿元,同比增长17.2%。财政总收入完成54.18亿元,同比增长2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9.46亿元,同比增长27.2%。招商引资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68.5亿元,同比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3.95亿元,同比增长1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4元,同比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7元,同比增长11.5%。

  今年,经开区、花溪区把发展目标定位为全面加快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的发力之年,提出在省市支持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的大机遇下,抢抓周边交通条件改善、区域合作加强等新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和园区高端化、城区园林化、农村特色化、景区生态化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把花溪建设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全力打造两区发展升级版。在省市相关部门和经开区、花溪区的共同努力下,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一区四化”各项工作起步良好,全区展现出广大干部的精神状态不断提升、工作作风持续改善、发展力量加速汇聚的“花溪状态”。

  推进两区深度融合催生发展巨大张力

  围绕把小孟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全省第一个千亿元产值工业园区的目标,去年以来,贵阳经开区、花溪区大力实施“双轮驱动,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战略,形成发展合力,努力实现两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战略实施以来,两区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产业规划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不断理顺。及时成立了两区深度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深入融合工作组,制定贵阳经开区与花溪区深度融合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两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干部互挂人才交流制度、利益分成机制等运行机制,把两区深度融合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立足“大花溪”,着力抓好顶层设计,统筹考虑两区空间布局规划,有效衔接城规、土规、林规等一系列专项规划,着力解决功能定位、合理分区等问题,有效整合两区资源,逐步优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兼顾两区发展定位,以经开区“现代制造业全省领军”产业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大花溪产业布局规划,推进经开区大数据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

  两区融和催生了巨大发展张力。2014年,小孟工业园区建设共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实现通车里程达18.88公里,目前,经开区主要骨干路网基本形成,经开区和花溪区互通干道基本开通,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底,经开区有工业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7家,当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25.3亿元,同比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0.8亿元,同比增长17.3%,贵阳市排名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贵阳市工业增加值近1/3,达到28.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234.6亿元,同比增长32.3%。组建全省第一家科技村镇银行,取得新建成投产、试产项目6个的辉煌成绩,刷新年度建成投产项目纪录,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目前,小孟工业园区已成为贵州省和贵阳市重要的产业发展基地,先后获得“国家军民结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范围,作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域。

  下一步,经开区、花溪区将进一步加强两区深度融合,统筹产业规划布局,编制两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规划,建设大数据服务业聚集区和大数据制造业基地,着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在壮大提升原有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贵阳卷烟厂、云马、奇瑞客车、詹阳重工等龙头企业,着力打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及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抢抓全省大力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促进特色民族药、医疗装备、健康装备等行业集群式发展,大力支持勤邦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依托011基地、061基地两大军工基地,将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优质要素和重要资源相对集中投向优势企业,优先改善优势企业的基础条件,大力实施50亿元企业成长、10亿元企业提升、5亿元企业壮大、亿元企业培育和规模以上企业扶持,培育壮大一批产值超亿元、超10亿元、超5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

  大力实施“一区四化”建设促城市品质提升

  在花溪区久安乡古茶园内,村民唐贵珍在路边歇息,遇上来茶园品茶的游客,她摊开采茶用的竹筐,自豪地介绍起刚摘下来的茶叶:“这是从那棵树上采来的,那树(生长)有600多年了。”距她不远处,一群人正在为改造茶园沟渠紧张地忙碌着,一排排低矮稠密的茶树环绕着山头,使得整个茶园春意盎然。

  如今的花溪区久安乡,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茶源优势、欣欣向荣发展的茶产业,已名声大噪。久安已从原来的茶叶基地逐渐向集精品茶加工基地、茶旅休闲体验目的地发展。而这恰恰契合花溪“一区四化”发展的题中之意。

  2013年,花溪区与原小河区合并后,营造了新的发展条件,加之贵安新区的实施建设,地处贵州与贵安中心的新的花溪区更迎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对此,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深入考察、调查,指导花溪区长远发展。

  2014年10月,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支持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动员大会。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花溪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以“大花园、大溪流”为主要特色,按照“园区高端化、市区园林化、农村特色化、景区生态化”的理念,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

  随后,花溪区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等,结合文化旅游创新区的项目建设,紧紧围绕“一区四化”目标要求,及时成立工作小组,迅速分解、落实相关工作。

  围绕园区高端化,花溪区着力打造高端产业园区,引进高端企业。2014年以来,小孟园区大力推进项目整改,精密机床配套加工产业园、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项目相继投产。奇瑞客车、中航贵阳电机等42个项目相继建成投(试)产。贵阳大数据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华唐)、贵州大数据云(慧积地)等新项目相继落地,形成经开区(花溪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燕楼园区则启动了园区外连线、内连线的建设,基本解决了园区内道路的交通循环。入驻的企业中已有4家投产,预计年内入驻企业将全部实现投产。

  城区园林绿化方面,花溪区严格控制城市建筑“红线”、生态保护“绿线”,加大对城区主干道、街路和小区庭院的植绿种绿力度。以花溪大道、甲秀南路沿线两侧为重点的增绿添彩项目,落实绿化达5.51万平方米、10.47万平方米。以后,花溪还将启动洛平公园建设,完成城区绿化建设43.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

  花溪区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村寨特色化发展。今年,花溪区拟定黔陶乡马场村小马场示范点、久安乡久安村小窑示范点、久安乡久安村新寨示范点进行集中打造,结合久安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青黔农旅一体化示范园区发展,进一步提升青岩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丰富久安茶旅一体化建设。今后,花溪还将就青岩镇龙井、山王庙和石板镇镇山、高坡乡扰绕等一批民族村寨进行重点打造,同时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体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美化农村田园景观。

  景区生态维护建设方面,花溪区围绕“蓝天守护”“碧水保护”“绿地维护”三大计划,加强扬尘治理、工业废气治理、饮食油烟治理工作;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新增违法建筑巡查,实施花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重要饮用水源周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基地。

  同时,对花溪水库、阿哈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居民房屋展开积极搬迁,全部完成水库区域生态搬迁原址生态修复。花溪城区污水收集系统进行全力改造,通过多方协调保障青岩、石板污水处理厂正常投入使用。目前,花溪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已动工建设。

        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打造两区发展升级版

  4月10日,花溪区举行环境卫生和生活垃圾收运服务企业化运行启动仪式,由该区政府与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成立的京溪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公司,宣布承接该区560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以及14座公厕的日常管理、每年9万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现有772名环卫工人的接收管理。花溪区环卫服务正式实现企业化运行。京溪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司还将在环卫产业发展方面与花溪区加强合作,力争使环卫产业成为花溪的支柱产业之一。

  环卫服务外包及环卫产业发展项目仅是花溪区文化旅游创新区众多建设项目中的一项。自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启动以来,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花溪区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得到强力推进,建设成效显著。

  2014年10月30日,贵阳支持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动员大会在花溪区召开,明确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变化”的工作目标,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正式启动。根据动员大会同步下发的《关于支持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意见》和《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花溪区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的目标是:以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为目标,以“大花园、大溪流”为主要特色,一年内城乡环境取得明显变化,3年内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初见成效,到2020年把花溪区建设成为生态优势凸显、文化事业繁荣、旅游产业发达、经济实力较强、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的文化旅游创新区。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花溪拟用3年时间推进实施花溪区域整治、景观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立面整治、文化旅游提升、城市管理提升“七大工程”,共实施131个项目,总投资估算568亿元。

  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贵阳市委市政府从资金投入、土地政策、项目审批、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花溪大力支持。而作为建设工作的主战场,花溪区以强烈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迅速投入到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中去。

  早在动员大会召开前,花溪区就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跨层级、跨部门抽调全区200多名干部职工,组建13个指挥部和14个办公室,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建设启动后,花溪区先后建立议事决策机制、监测调度机制、项目管理机制、资金管理机制等工作机制,并制定了系列制度,全力保障创建工作高效推进。

  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计划实施的131个项目中,区域整治项目49个,预计投资290.6亿元;景观提升项目10个,预计投资36.2亿元;生态建设项目18个,预计投资49.1亿元;路网建设项目20个,预计投资89.5亿元,总里程51.2公里;立面整治项目11个,预计投资9.5亿元;旅游文化项目23个,预计投资94.1亿元。

  2015年前,花溪区计划开工项目94个,预计投资403.78亿元。目前已开工46个项目,开工率将近一半。其中,路网建设项目已开工10个,道路里程35.62公里。燕楼产业园区道路等项目已完工。区域整治开工项目22个。生态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5个,环卫服务外包及环卫产业发展等项目已完工。旅游文化项目已开工6个,花溪智慧旅游一期等已完成。景观提升项目已开工3个。2015年前计划开工立面整治项目8个,拟于今年上半年全部开工。

  自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启动以来,花溪区不断加强对违法建筑的管控和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花溪区实行“”、“”、“”三结合,围绕“两路六区域”,形成市、区、乡三级违法建筑防控体系,纪委、检察院等部门全面介入,有效遏制违纪违法建设行为。          (王文娟  文林  杨小平)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高速公路新建20191011)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高速公路加油站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投资主体变更20191011)
现对拟变更投资主体和重新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商务之窗
关于促进贵州农产品市场销售项目拟奖补企业的公示
为充分发挥餐饮业对贵州农产品的消费扶贫作用,商务之窗
杨明凤二级巡视员赴从江县开展商务扶贫工作调研
   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夏红民书记在省直部门支持保障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快速干道新建20190916)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快速干道加油站符合《贵州省新增道路加油加气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