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避暑之都迈步世界旅游名城

08.09.2017  03:57

    今年夏天,75岁的重庆游客钟祥文与10多位老友相携来到贵阳市花溪区避暑:“贵阳与重庆是近邻,早就耳闻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的美誉,这次来住了两个月,果然名不虚传。”今年7月,花溪区涌入40.12万重庆避暑游客,同比增长35%。

    今年,贵阳避暑旅游一如既往地持续火爆。

    7月15日以来,广州南开往贵阳北的25趟动车组座无虚席,日均抵达贵阳的旅客达1.5万人次以上。

    携程大数据显示:6月至7月,飞往贵阳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约75%。

    来自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贵阳避暑旅游火爆状况已经持续了8年以上;

    每年5月至10月的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每年7、8两月,贵阳景区普遍接待量持续走高,部分景区接待量可比肩国庆、春节黄金周。今年6至7月,全市接待游客3355万人次,收入389.62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清凉经济”成为推动贵阳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贵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避暑之都”。

    不久前,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爽爽的贵阳”第三次摘下“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

    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绩,缘起于200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学会在北京为贵阳颁发“中国避暑之都”牌匾。贵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气候,是贵阳最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手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贵阳顺势提出大力发展避暑旅游。

    2008年,贵阳避暑旅游发展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由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主办,贵阳市政府承办的贵阳避暑季活动启动,此后避暑季成为贵阳市每年都要举办的品牌节庆。

    十年探索,贵阳避暑旅游发展思路逐渐清晰:《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总体规划》提出,“优化布局生态旅游度假、避暑养生旅游等8个重点旅游产业集聚区和1个环城森林旅游带”,形成新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十年努力,贵阳旅游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进得来: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将贵阳拉入“高铁时代”;城区中环、BRT快速公交系统也已开始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铁、旅游专线交通正加快建设。

    住得下:目前有旅行社200余家;旅游星级饭店56家,住宿业机构达6000余家,避暑度假精品酒店32家,旅游集散中心2个。

    游得好:截至目前,全市A级景区达20家,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4个。打造了以青岩古镇、十里河滩旅游景区(孔学堂)、多彩贵州城、时光贵州、乡愁贵州等为代表的生态人文景区;以天河潭、南江大峡谷、桃源河等为代表的生态风光景区,以高坡、泉城五韵、蓬莱仙界、十里画廊、花画小镇等为代表的乡村民俗景区;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区;以极地海洋世界等为代表的科普旅游景区;形成了贵阳精品旅游景区集群。

    如今,贵阳旅游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借助避暑旅游奠定的坚实基础,贵阳有了更宏伟的志向:以“爽爽贵阳、避暑休闲度假胜地”为旅游城市形象,打造世界旅游名城,全国山地旅游目的地,西南地区和全省旅游集散中心。(记者 周清)

[责任编辑: 刘菲 吴雨]
《贵州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9月12日,由省文化厅、省旅发委和贵阳市委新华
贵阳旅游执法“回头看”发现四大问题 亟待解决
  记者9月3日从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获悉:2016年贵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