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圈回来还能找着它

16.10.2015  04:53

20多年前,一个中国人在德国汉堡的一家饭馆吃过一顿十分可口的饭。20年以后,这人按照原址又找到了当年的那家饭馆。进得门来,里面的陈设、桌椅的样式居然没什么变化。拿过菜谱,当年他喜欢的那几样传统菜依然簿上有名。中国人笑了。

中国人怎能不笑?

这一笑是,自己熟悉的饭馆在,饭菜如故;这二笑是,当年年轻的老板虽然变成“”板了,但还是他;这三笑是,照着日新月异的中国去比,这德国简直跟没变似的。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人们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来到外国,环境不变,可口的食物不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当然是好事。可是,看看这老旧的环境,还真有那么点失望,为德国人的保守、不与时俱进,他们哪里比得上中国那么新派。

可德国人不这么想,他们虽然对哪儿又开了家新饭馆感兴趣,愿意尝尝鲜,但是,他们更恋旧,因为那是一种记忆,谁都愿意找寻那种记忆。“这家的牛排最好吃,那年我和拉斯一起来过……”“这家的肉卷做得好,我和安娜常来这儿。”“那家咖啡馆的蛋糕绝对特别,走遍汉堡你也找不到第二家,而且你坐里面看窗外的风景,那感觉非常好……”德国人就是这么谈论要去或者去过的地方,关键是,这个地方不是只去一次,可能是若干次。德国人有句对饭馆常客说的话:那儿有固定桌!

而从饭馆的角度说,房子结实,设备耐用,干脆不需要更新,还没坏就更新那是浪费。经久耐用是德国任何产品的首要原则,况且更新的费用在德国是庞大的,用那笔钱,饭馆的拥有者更愿意做别的:度假,作为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给自己留一份养老钱,等等。众多的常客,来这儿就是要这里的气氛,尤其是熟悉的气氛,坐常坐的椅子,吃常点的菜,和老板或者老板娘聊上几句。这让我想起老舍《茶馆》里的人,总喝同样的茶,而且以同样的方式喝。你变了,对常客来说就陌生了,就没亲切感了。

有一个在德国生活过的中国人在一篇文章里说: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一夜暴富,他们更愿意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同时,让部分利润转化成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务。这话不假。特别是德国人不打价格战。可以说,德国人不贪得无厌,也可以说,德国人满足现状不进取。

我住的小区中心原来有两家面包店,后来搬走了一家,剩下的那家店就成了宝贝。因西方人的主食是面包,所以他们还是希望有更多的选择。不久前,果真又开了一家面包店,而且就在唯一的那家对面,这很让当地人高兴。于是每天早晨,特别是周末的上午,喜欢吃新鲜小面包的人们散着步,骑着自行车去买回早餐。按说,看见新开的那家门口排着长龙,这老店里的人肯定气不打一处来,千方百计要搅黄对面的信誉。否!人家没有,人家很自信,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我曾听见一个售货员说:不用担心,吃惯了我们面包的人,都会回来的。果真,不少人因为对老店有感情,对熟悉的面包有感情,又回来了。也有不少人是持这样一种坚定态度的:老的店需要老顾客的支持!我们不走,我们得支持老店!

感人至深。

(作者现旅居德国,有《是我的朋友跟我走》《谁送宝贝去睡觉》《德国,缺自行车的鱼》《德国人怎样面对青春期》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