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迈步新跨越

11.02.2015  13:20

  核心提示

 

  2月5日,铜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长夏庆丰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14年政府工作,提出了2015年政府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4成绩单

 

  全市呈现出快速发展、亮点突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新局面。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增比进位显著提升

 

  生产总值647.7亿元,增长14.3%,人均GDP达20868元,全市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全省第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完成905.9亿元,公共财政收入50.1亿元,工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长速度位居全省前列。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对外开放深入推进

 

  全年完成108项改革任务,围绕市场深化改革,围绕资源深化改革,围绕扶贫深化改革,围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围绕金融创新深化改革,围绕对外开放建平台。

 

  产业结构提升转型 协调发展不断增强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4︰29︰45.6优化为23.1︰29.9︰47,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76.9%,提高2.3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项目建设更加扎实,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00公里,铁路、水利、电力等项目扎实推进。城市建设提升提速,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亿元,城镇化率提高到41%,中心城区建设区面积达44.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8.3万人。

 

  民生事业创新发展 公共服务持续改善

 

  全市财政民生支出203.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8%,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政府自身建设加强 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扎实推进“三个开刀”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狠刹“四风”,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7项。

 

  四大新动力共振

 

  深化改革释放新动力

 

  扩大开放积聚新动力

 

  要素聚集催生新动力

 

  以“八争”为突出特点的干部精气神迸发新动力

 

  形成五大发展新格局

 

  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

 

  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已经形成

 

  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城镇发展格局更加优化

 

  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领发展的格局牢牢定型

 

  2015军令状

 

  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坚持开放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注重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把握节奏、精准发力、提升亮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抓好9项工作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4%以上;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全面实现小康程度提高4个百分点。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扎实抓好标志性系统性改革,狠抓改革措施落实。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政治红线,把清正廉洁作为从政底线,把高效勤政作为起码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有效政府、廉洁政府。

 

  ◆推动扩大投资迈上新台阶

 

  把投资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扩大交通、水利、能源通讯、民生等方面的投资,确保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实施工业“三年大攻坚”为抓手,推进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园区升级,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新型建材建筑业发展,确保完成工业投资400亿元、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670亿元。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实施现代农业创新改革年为抓手,农业园区建设和“三个万元”工程为载体,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建设开放型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做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推动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旅游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景区建设水平,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确保旅游总收入230亿元,增长20%。

 

  ◆推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以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大会战为抓手,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多让自然“增绿”、多为规划“留白”、多给文化“添韵”,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推动投融资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争地方债券发行规模,争企业融资规模,大力推行PPP模式,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强债务风险防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守生态底线,加大污染治理,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强化区域合作,构筑开放平台,聚力招商引资。

 

  ◆推动民生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扩大就业创业,提高保障水平,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文卫养老事业,创新社会治理。

 

  中心城区十大功能提升工程

 

  ◆实施川硐教育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垃圾转运及公厕、消防、农贸市场、公交首尾站建设工程和教育、卫生、治安建设工程,建成公交综合站场、第三幼儿园。

 

  ◆开工建设妇女儿童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组织优化工程。

 

  ◆启动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工程。

 

  ◆开工建设铜仁客运南站。

 

  ◆开工建设市规划展览馆、城建档案馆,建成市档案馆、图书馆。

 

  ◆开工建设新城区供排水工程。

 

  ◆完成天云山殡仪馆搬迁。

 

  ◆实施中南门古城改造工程。

 

  ◆开工建设东门桥至梵净山大道工程,实施梵净山大道、百花路改造。

 

  环保十件实事

 

  ◆完成锦江河中心城区段排污口整治,大小江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在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完成铜仁市污水处理二期2万吨工程、碧江区漩水湾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切实规范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在市县主城区实行黄标车辆限行管理。

 

  ◆完成县级以上公路主干道可视范围内及辖区内主要河流裸露垃圾治理。

 

  ◆推进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完成万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区二号主干道和七号次干道及两侧附属基础设施50%工程量建设。

 

  ◆开展城市建筑及道路扬尘污染治理。

 

  ◆创建10个市级生态示范村。

 

  ◆完成环境监测能力达标建设,市监测站发布空气质量监测六指标数据。

 

  ◆开展城市噪声污染治理。

 

  民生十件实事

 

  ◆实现沿河自治县和18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

 

  ◆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5613套(户),改造农危房4万户,实施集中建房1万户,搬迁扶贫生态移民2.6万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幅达到10%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60元。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小康路建成3050公里,小康水惠及28.4万人,小康房建成2500户,小康电新建及改造线路957公里,小康讯新增344个行政村通宽带,小康寨打造示范县2个、示范乡10个、示范村33个。

 

  ◆“3个15万元”政策带动就业8000人以上,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7800人,实施“桃源铜仁 锦绣计划”,实现妇女手工技能培训1500人。

 

  ◆完成21所学校地质灾害治理,建设488所山村幼儿园,完成12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工程建设,主城区学校“大班额”化解程度达到80%。

 

  ◆实施22个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新建116个村卫生室。

 

  ◆建成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建成3个示范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2所“育新工程”专门学校,创建1家“阳光工程”企业示范点,“天网工程”新增2000个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