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据看赤水教育变化

03.06.2015  12:18

  强国必先强教、兴赤必先兴教。近年来,赤水教育以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发扬“人一之、我十之”的贵州教育精神,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透过“四组数据”,可以看出赤水教育的变化。


  数据一:经费投入倍增


  赤水教育由于“普九”早,上级后期投入相对较少,办学条件相对滞后。近年来,赤水在典型的“吃饭财政”情况下,仍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一是中央、省、地的教育经费投入从2009年的3239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0985.46万元,净增加3倍多;二是本级政府对教育投入更是逐年大幅增长,2014年,投入教育资金63293.62万元,是2009年1106万元的57倍(且超出2009至2013年五年投入总和12783.85万元的近5倍)。3倍、57倍,再次证明各级政府把教育作为了最大的民生事业来抓。


  有了经费的保障,赤水市占地500多亩的教育园区和占地200多亩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如火如荼,职业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城区“大班额”现象逐步缓解;实验室、“班班通”教室、塑胶运动场在乡镇中心校以上全面覆盖;幼儿园、食堂、寄宿制项目等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数据二:中、高考进位


  近年来,由于加大了教学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中、高考综合排名从遵义市靠后进入居中。其中,中考排名从2009年的第14名跃升到2014年的第5名,高考排名也从2009年的第14名跃升到2014年的第5名,较五年前,中考、高考在遵义市均提升了9位。


  作为赤水高中龙头的赤水一中,从2009年的垫底位次到现在连续3年荣获遵义“普通高中高考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奖”,并且连续两年跻身遵义高中高考质量排名第一梯队行列,连续两年有自身培养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且一本上线人数在2009年基础上增加了近8倍。


  数据三:优质生源回留


  2009年前后,赤水出现大量优质生源“外流”现象,仅2009全市中考前100名优生流失近30%,选择在四川泸州、成都等地就读高中。


  而随教育环境的改善、教育管理的加强,许多赤水学生不再远离家乡到遵义四中、航中、南中,泸县二中等优质高中就读,而是选择了留在赤水的学校读书,更有甚者,不少原来外出的优生又回到了赤水学校就读。2014年,赤水中考前100名优生流到县外就读不到5%。


  数据四:群众满意度提升


  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一直是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管理的加强、教学质量的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2014年,在赤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的14个提案和建议中,内容多是以布局调整、学校建设、如何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如何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为主,而没有了对教育本身的批评、学校管理、师德师风等问题的反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前,赤水教育正加快赶、转、改的步伐,为提前实现“新两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gzsedu_w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