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农业产业化 拓宽幸福路 致富奔小康

06.07.2015  12:48

核心提示

为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遵义县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抓好“扶谁的贫”、“谁去扶贫”、“怎样扶贫”三个环节,以逐年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和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大力招商引资和培养农业产业化,探索形成了以“精准识别兜底子、精准帮扶结对子、精准管理创路子”为主要特点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托起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梦。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走近遵义县铁厂镇青坑村遥上组,就能听见家家户户的猪儿叫得欢。据村民介绍,他们组每家存栏猪都在4头以上,这是今年铁厂镇党委、政府为加速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在该组实施的产业精准扶贫项目。

铁厂镇青坑村是贫困村,而遥上组又是最贫困的地方,该组29户农户中,就有19户贫困户。

为加快脱贫增收步伐,今年该镇党委、政府与团溪镇万台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决定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帮助19户贫困群众发展生猪养殖,从台万养殖场引进生猪80余头无偿补助给贫困群众,由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

生猪订单销售给合作社,保护价为8元/斤,出栏时市场价低于保护价的按保护价收购,高于保护价时,多出的部分,贫困群众与合作社按六四分成。将合作社与贫困群众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今年,80余头生猪出栏时,19户贫困群众户均可增收3000元至4000元。村民蒋开云家因病致贫,镇政府派出干部结对帮扶,并为他们送去4头猪仔,目前蒋开云家养殖生猪8头,有4头已快出栏。蒋开云说,今年通过生猪养殖,预计可增收6000元以上。

在遵义县,像铁厂镇这样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项目数不胜数。为打造“无贫村”,该县制定了“减贫摘帽”实施方案、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明确脱贫帮扶责任人,找准具体项目,与农户签订帮扶协议,积极开展精准扶贫。

园区助推产业升级

2014年8月,遵义县引进山东省寿光市九丰集团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

据悉,该项目实现当月考察洽谈、当月签订协议、当月动工建设、当年建成试产。核心园区面积300亩,常年解决200人就近就业,可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蔬菜种植5万余亩,实现蔬菜种植户年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增收。

为发挥示范效应,该公司还在周边流转土地700亩建设露地果蔬栽培示范引领区,以此引领周边9个乡镇2.6万农户种植露地蔬菜5万余亩,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带动群众亩均增收8000元以上。

在经营管理上,公司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模式,一方面发挥公司一头连市场一头连群众的龙头带动作用,解决市场销售和规范种植问题;另一方面发挥专业合作社和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解决公司用工和集体经济问题,使企业、农户、村集体等各方都能受益。

目前,园区正在探索股权分红机制,由村委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拉出负面清单进行审核,对需政府“兜底”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平时务工、年终分红等方式帮助脱贫。

枫香园区借助遵义县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示范点变成小康示范点、党建示范点,把农业园区变成农业公园、旅游景区,把黔北民居变成黔北“民宿”、产业“孵化器”,把传统农民变成新型职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进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遵义县还引进乐意公司、中控集团、正大集团、天兆等入驻该县建设蔬菜、花卉苗木、畜禽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推动农旅文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遵义县农牧局局长王健说,实践证明,通过新农村建设,使农业园区变成旅游景区、农业公园,使荒山变成花果山、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水,既解决精准扶贫问题,又解决同步小康问题。

■背景链接

2012年以来,遵义县投入县级财政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10164万元,扶贫部门专项扶贫项目资金13778万元,其他部门扶贫资金11741万元,县级财政扶贫产业3014万元,积极拉动社会资金和农户投入,在全省率先两年启动精准扶贫,发展种养业,拓宽增收渠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四年减少贫困人口13.04万人,11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2015年将完成剩余3个贫困乡镇的减贫摘帽。

今年以来,全县投入精准扶贫资金981万元,投入产业化扶贫资金1900多万元。本报记者 潘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