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教育局“十大行动”破解“十大难题”

22.02.2016  19:1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学习富不长久 。教育落后是贫困的主要根源,治愚扶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抓教育提质量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只有保障每一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个贫困农户因学返贫、因学致贫,把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按照遵义市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要求,遵义市教育局立足实际,对症下药,紧紧围绕质量与发展、扶智与脱贫两大根本任务,强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加快实现遵义教育“两步走”、“两率先”奋斗目标。
      行动一:实施精准资助,破解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的难题
      一是实施普通高中学生“两助三免(补)”。对我省户籍农村就读普通高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保障享有国家助学金(2000元/生/年)基础上,新增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生/年)、免(补助)学费(760元/生/年)、免(补助)教科书费(400元/生/年)、免(补助)住宿费(500元/生/年)。二是实施中职学校学生“两助三免(补)”。对我省户籍农村就读中职学校一年级、二年级的贫困学生,在保障享有三年免学费(2000元/生/年)及一年级、二年级建档立卡国家助学金(2000元/生/年)的基础上,新增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生/年)、免(补助)教科书费(400元/生/年)、免(补助)住宿费(500元/生/年)。三是实施普通高校学生“两助一免(补)”。对我省农村户籍就读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保障享有国家助学金(省内就读3500元/生/年)的基础上,新增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生/年)、免(补助)学费(本科3830元/生/年,专科(高职)3500元/生/年)。
      行动二:加大设施建设,破解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难题
      一是着力缓解大班额问题。加快完成全市中心城区、县城所在地、移民搬迁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方案, 到2016年力争实现中心城区、县城所在地学校布局科学合理、规模适度、资源均衡目标,到2018年力争全市中小学大班额下降到30%,到2020年力争下降到10%以下,基本缓解全市大班额现象。二是加大基础实施建设力度。三年内全市新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590所以上,新改扩建农村中小学450所以上,全力保障全市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三是强力推进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2016年全面完成遵义县、桐梓县、正安县、务川县、绥阳县、赤水市、仁怀市、新蒲新区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通过省人民政府评估验收,实现全市各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顺利达标。2017年全市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片区县学前三年入园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以上。四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学校基础实施的标准化,基本实现学校宽带网络全面覆盖,让贫困落后的山区孩子,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行动三:关爱留守儿童,破解外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难题
      一是实施幸福校园工程。扎实推进“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创建活动,力争到2018年建设留守儿童之家582所,实现小学有住宿需求的入住率达80%、初中有住宿需求的入住率达100%工作目标。二是深化平安校园工程。每年创建省级安全文明学校15所,市级安全文明学校50所,到2020年全市学校安全文明创建率达30%。三是推进自信自强工程。加快“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深入开展“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素质教育活动,到2017年全面实现县域内艺体活动常态化,全市学生体艺技能全面达到“2+1”目标,实现村级以上学校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目标。四是夯实结对帮扶工程。建立完善教师与留守儿童联系帮扶机制,保障留守儿童在校生活有人监管、学习有人辅导。五是创建亲情桥梁工程。全面实施家校QQ群或微信群亲情平台的全覆盖,让家长与学生加强沟通与联系,督促家长切实履行法定责任,密切配合学校,强化学生管理 。
      行动四:强化队伍建设,破解学生有人教能教好的难题
      一是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紧紧围绕选送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国培省培市培计划、与西南大学共建实验区等载体为总抓手,扎实推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到2020年培养100名市级以上优秀名校长。二是统一教职工编制,配齐学科专任教师。协调相关部门,统一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学科的专任教师。补充乡村学校特岗教师5000名,每年组织城区学校200名以上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缓解乡村学校专任教师不足难题。三是加快名师培养步伐。充分利用与西南大学共建实验区平台,加快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步伐,到2020年把所有乡村教师轮训一遍,培养乡村领军教师100名、市级以上名师300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000名,乡村优质师资比例达30%以上。建设乡村校本研修示范学校20个、乡村名师(领军教师)工作室200个。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更加稳定的工作目标。四是强力推行教材教法过关考试。2017年前制发实施意见,强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深入推行“两个计划”。即:教师阅读计划和体艺三项行动计划。到2017年前全面启动教师读书计划,深入推行“我是阳光教师”行动。从2016年起全市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三项教师体育艺术群体性活动,让教师人身心更加健康,更加阳光。
      行动五:提升特殊教育,破解三残儿童少年读好书的难题
      一是狠抓“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抢抓“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机遇,扎实开展好医教结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个实验项目,确保到2020年全市“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康复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二是强化特殊教育经费保障。从2016年起,确保生均经费不低于6000元的标准。三是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进一步重视特教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特教教师素质和落实相关待遇。
      行动六:加大技能培训,破解贫困家庭子女无技术就业的难题
        一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突出以特色专业为核心,加强“双师型”教师配备,健全以“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加大专业设置指导。切实加强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建好全市1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形成集群优势,辐射带动县域产业经济发展。三是抓好贫困家庭子女技能培训。从2016年起,在全市中职以上学校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技能培训支持计划,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学会一技之长。四是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与人社等部门联动,组织未升入普通高中、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社会青年、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到职业院校培训学习,力争5 年内完成实用技术人才培训10万人次。五是加大专业调整。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科学设置专业类别,力争每所学校都有3至5个品牌专业,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到2020年实现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行动七:强化城乡交流,破解教育教师资源整合的难题
      一是抢抓上海帮扶契机。力争到2018年实现帮扶项目县有成绩、项目校有特色、项目培训有效果的工作目标。二是加强区域互动。继续深入开展中心城区、县城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学校、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到2018年实现结对帮扶80%,2020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三是加强辐射带动。配合遵义市中心城区扩容需要,组织实施汇川区与绥阳县、红花岗区与桐梓县的结对帮扶,2018年实现乡镇中心校以上校校联动。
      行动八:优质学校引领,破解示范校壮大提升慢的难题
      一是培优做大优质学校总量。在现有优质高中、幼儿集团办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到2020年新增和升类省级示范高中6所,新增国家级示范职校2所,新增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二是强化优质资源联动。通过合作帮扶、联合办学、设立分校等举措,到2018年实现全市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55%,县镇覆盖率达到50%,到2020年中心城区覆盖率达到80%,县镇覆盖率达到70%的目标。三是引进优质资源。开设绿色通道,全力支持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在遵义举办。四是开展以评促优。从2016年起,每年评选“身边的好学校”50所,引导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质。
      行动九:高校联动帮扶,破解义务教育发展均衡的难题
      从2016年起,发挥驻遵各高校不同的资源优势,围绕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项培训、对外交流合作等内容,制定遵义高校定点帮扶贫困县乡学校行动方案,实行高校定点对口帮扶市内贫困县、贫困乡中小学,确保到2020年每所高校所帮扶的学校中至少有一所以上成为县域内优质或特色学校,所帮扶的项目成效明显。
      行动十:倾情贫困地区,破解贫困地区资源短缺的难题
一是经费倾斜。从2016年起将教育经费重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二是制度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三是培训倾斜。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