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

23.10.2014  13:19

   谋篇布局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自遵义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确定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试验范围、试验时限和目标任务以来,该市下大力气打破城乡产业分割格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全市采取了区别对待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等功能,有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调整优化了国土空间布局。”遵义市委副秘书长龚永育对记者说。

 

  仁怀市实施“中茅互动”,推进城乡统筹,定位了“三大统筹区”:服务国酒茅台,打造优美环境统筹区;依托优势产业,富裕城乡居民统筹区;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改善民生统筹区。

 

  遵义县龙坑镇按照遵义市构建200万人口城市规划赋予龙坑镇新的区位与功能,优化布局,形成以和平、龙泉工业园区建设为核心,以城镇化、市场化建设为积聚洼地,以共青湖旅游业开发为着力点,以金鼓村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补充的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格局。

 

  与此同时,该市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集中,使农村生产方式向组织化、规模化、企业化转变。

 

  明晰产权主体促城乡生产要素流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遵义市大力破除限制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建立了城乡统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生产要素市场。该市利用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吸纳农村人口,“以城带乡”。利用优势产业的带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龙头企业配套,从而实现“以工哺农”。如茅台镇依托国酒茅台大力发展白酒业,通过实施区域统筹,大力发展本地红粮,打造茅台酒第一车间,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实现“以工促农”、“以工带农”、“以工富农”。目前,茅台镇1.5万农村劳动力中,已有8600多人转变为产业工人。

 

  此外,该市通过建立适合农村资金需求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拓宽了农业农村直接融资渠道,有效引导金融、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实现农村产权与资本的有机结合,同时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通过创新基层组织构架完善管理体制

  基层治理是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的重大课题,遵义市通过乡镇机构改革,重组城市社区,整合乡村社区,完善了乡镇服务功能,巩固了基层政权。

 

  据了解,近年来遵义市创新乡镇服务平台——建立了党务政务中心,把有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的部门集中到中心,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与此同时,镇属部门的干部直接驻村开展服务工作,推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如余庆县松烟镇在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过程中,探索出“土地是集体的、管理是社区的、投资是社会的、产权是农民的”管理模式。

 

  该市大力实施的“村改居”、“组改居”改变过去为民做主、替民当家的工作方式,让农民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种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融合型”、“城市延伸型”、“乡村(产业)聚集型”是遵义市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三大法宝”。

 

  在遵义市中心城区,通过实施“城乡融合社区”、“康居小区”建设,加快户籍改革,解决城市发展无地、农村发展无钱,解决了“城中村”等问题。汇川区董公寺镇依托海螺水泥厂、物流、城市休闲旅游,实施“烂田扶贫搬迁工程”,将城市周边的烂田村129户村民退宅还耕,整体搬迁到城市附中心居住、发展,建设“康居小区”,实行社区管理,达到“以城带乡”。

 

  在城市延伸方面,以县城区为主体,逐步向农村辐射、扩展。县城区扩容与城市延伸相结合,形成产业规划、人口分布、基础设施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市。

 

  余庆县松烟镇以“失地农民安置园区”和“返乡民工创业园区”为载体,本着“宜聚则聚、能合则合”的要求,在行政村内将相邻的村寨、新农村示范点、群众集居地整合组建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了农村资源,扩大了基层民主。

 

  目前,遵义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顺利。遵义市委、市政府意识到,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必须抓住机遇,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继续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实现“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编 者 按

  深化农村改革事关全面小康大局。而遵义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粮食、油菜、烤烟、茶叶、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省1/4至1/3的份额,在全省承担着改革走前列、发展作示范的历史使命,改革创新已是使命所在。

 

  伴随“三步走”的战略和改革开放的气魄,遵义人民为历史的书柜又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均衡减负、户户减负”试点经验的总结,到土地流转机制和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探索;从“四在农家”创建的经验总结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推进;从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率先推行到农村低保、“新农合”、“三关工程”的全面实施;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到努力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等等。这些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推动了遵义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极大实惠。

 

  本报将从即日起推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遵义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展示”系列报道,介绍部分试点县、市、区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在改革试验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启示,以期深入推进改革步入良性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