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多轮驱动构建“向东开放”桥头堡

06.10.2014  18:14

  “向东开放,向东融合,向东借势”、“构筑全省开放前沿、武陵山区发展高地”,在铜仁市,这样的口号深入人心。作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铜仁把开放看得尤为重要。

 

  “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最重要的出路是改革开放,最可靠的捷径也是改革开放。”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开放引进资源,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激活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开放“红利”。

 

  迈出开放的步伐

  铜仁市地处贵州东部,距离东部沿海和中原地区最近,可谓贵州向东开放的桥头堡。

 

  随着近年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战略性通道的构建,铜仁正由边缘走向前沿。

 

  该市大力构建开放平台,全市建立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建了“黔东工业聚集区”。

 

  该市广纳贤才招才引智,去年共引进科技、金融副县长26人,园区管委会、学校、医院负责人以及企业、金融高管共13人。2012年以来,共引进19名博士来铜挂职。

 

  抢抓苏州对口帮扶铜仁的重大机遇,主动联系对接,开展了多层级、多批次的交流互访、项目合作。先后在苏州成功举办旅游资源及产品推介活动;组团参加了中国苏州第十六届国际旅游节和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会等活动。积极与苏州对口区市对接,在大龙建设苏州产业园区。

 

  激发开放的活力

  如何实现后发赶超?铜仁市向开放找出路、要资源,敢于无中生有,善于落地生根。

 

  该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向苏州、贵阳等先进城市学习,并多次前往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杭州、厦门等地以情招商、以商招商。

 

  据统计,今年来,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75个,累计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606.95亿元,总资金到位率为50.6%;签约项目投资总额510.76亿元;引进省外3000万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83.44亿元,完成省下达全年任务的115.1%。

 

  开放,赢得出路。该市以区位换市场,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换技术,以政策换资本,后发赶超风生水起。

 

  依托交通条件、区位优势和城市前景,铜仁引资建设笑哈哈国际商贸物流城、铜仁西南国际商贸城、铜仁现代商贸物流园、义乌小商品市场、武陵山中药材大市场等各类市场。

 

  整合土地、环境、生态和水、石、茶、药、锰等优势资源,吸引了农夫山泉、乌江实业、汇成材料、重力科技等一批大企业和新能源、新材料项目。

 

  此外,与北京泰利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地热资源框架协议,引进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技术,破解铜仁这种冬冷夏热地区的宜居难题,成为全省住建部门推广节能技术的示范。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特定优惠政策吸引天翔纺织项目等一大批外部资本投资兴业。

 

  发展开放型经济

  今年,铜仁市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启动36项改革行动,为开放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该市发挥文化旅游业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和“先行效应”。规划建设了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和12个重点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261.8万人次,收入88.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24.9%。

 

  该市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的配套服务环境,争取设立了贵州检验检疫铜仁办事处,力争设立铜仁海关、航空口岸、无水港和出口基地等“出海平台”。启动了大龙物流园铁路专线和渝怀铁路铜仁东站物流项目建设。

 

  此外,该市还不断提高开发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该市还加快外贸服务体系改革,抓住商务部把铜仁列为第二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机遇,争取把铜仁打造为外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