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汞都”的生态再造

17.07.2014  13:14

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大力开展封山育林,万山生态环境逐步恢复。万山轩 摄

万山区摒弃以往粗放、掠夺式发展之路,走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正轨。李英 摄

     巨量“三废”带来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安全隐患,大面积采空区形成较重地质灾害——

    汞都的环境创伤

    万山曾是国内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秦汉始掘朱砂,至2002年贵州汞矿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当地的汞矿开采冶炼史长达两千多年。

    汞矿给万山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悠久的工业文明,也给当地留下巨大的环境创伤。

    长期以来,汞矿开采和冶炼形成的废渣、废水、废气几乎全部直接排放于自然环境中,日积月累,严重损坏了生态环境,有些更是难以治愈。仅以有史料记载的贵州汞矿为例,50年间共排放含汞烟尘废气202亿立方、废水5192万吨,堆放的炼汞炉渣达947万吨、采矿废石达263万吨。

    在万山,炼汞炉渣和废石堆积如山,在河流源头、荒山沟谷中到处可见。在12.5平方公里的万山老城区,矿渣堆积体达20万立方米以上的就有8处,每遇大雨或暴雨,大量的含汞废水、炉渣、废石进入河道,污染水源、淤积水道、抬高河床。

    据统计,下游的敖寨、下溪和黄道3个乡,总长28公里的河道流域,靠河200户农民的绝大部分土地不能耕种。如岩屋坪分矿冶炼炉渣因大量排放、随意堆弃又经洪水冲积,导致下游碧江区瓦屋、六龙山和漾头等乡镇约30公里沿河田土被污染或掩埋。耕地失去耕作功能,群众怨声载道。

    据统计,汞矿“三废”导致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面积约10万亩,涉及人口10万人左右。土壤汞浓度超标严重。尾矿带来的泥石流地质灾害、水土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威胁2524户1万余人、5万余亩土地的安全。

    经过长期开采,万山老城区地下已被“掏空”,地质灾害隐患较大。据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的资料显示,汞矿采空区面积达9.75平方公里;地面大小硐口200多个;矿区采空区分上中下三层,折成标准采矿坑道长达970公里,部分采空区经多年裂隙水的作用不断掉顶垮塌,已使19处地面产生塌陷。

    此外,掠夺式开采导致汞矿资源过早枯竭,贵州汞矿破产后,万山单一的经济支柱也随之坍塌,并延伸出巨大的维稳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阵痛与断层。

    铜仁市政协副主席、万山区委书记汤志平回忆说:“2002年前后,我在万山工作,这几年是万山最为困难的时候。一条破败的街道,路灯都没有,晚上出门,人人带电筒。民生艰难,大部分人家居住在低矮潮湿的棚户里,很多矿工失业后就业无门,就给附近的农民打工。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仅有300万元左右,运转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