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汞都”的生态再造

17.07.2014  13:30

万山老城区环境得到整治


从卖资源到卖文化。万山对汞矿遗址进行治理,建成国家矿山公园


万山区摒弃以往粗放、掠夺式发展之路,走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正轨


减小老城的环境承载压力、早日复兴经济,万山区实施了城市异地转型

 

   巨量“三废”带来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安全隐患,大面积采空区形成较重地质灾害——


  汞都的环境创伤

 

  万山曾是国内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秦汉始掘朱砂,至2002年贵州汞矿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当地的汞矿开采冶炼史长达两千多年。

 

  汞矿给万山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悠久的工业文明,也给当地留下巨大的环境创伤。

 

  长期以来,汞矿开采和冶炼形成的废渣、废水、废气几乎全部直接排放于自然环境中,日积月累,严重损坏了生态环境,有些更是难以治愈。仅以有史料记载的贵州汞矿为例,50年间共排放含汞烟尘废气202亿立方、废水5192万吨,堆放的炼汞炉渣达947万吨、采矿废石达263万吨。

 

  在万山,炼汞炉渣和废石堆积如山,在河流源头、荒山沟谷中到处可见。在12.5平方公里的万山老城区,矿渣堆积体达20万立方米以上的就有8处,每遇大雨或暴雨,大量的含汞废水、炉渣、废石进入河道,污染水源、淤积水道、抬高河床。

 

  据统计,下游的敖寨、下溪和黄道3个乡,总长28公里的河道流域,靠河200户农民的绝大部分土地不能耕种。如岩屋坪分矿冶炼炉渣因大量排放、随意堆弃又经洪水冲积,导致下游碧江区瓦屋、六龙山和漾头等乡镇约30公里沿河田土被污染或掩埋。耕地失去耕作功能,群众怨声载道。

 

  据统计,汞矿“三废”导致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面积约10万亩,涉及人口10万人左右。土壤汞浓度超标严重。尾矿带来的泥石流地质灾害、水土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威胁2524户1万余人、5万余亩土地的安全。

 

  经过长期开采,万山老城区地下已被“掏空”,地质灾害隐患较大。据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的资料显示,汞矿采空区面积达9.75平方公里;地面大小硐口200多个;矿区采空区分上中下三层,折成标准采矿坑道长达970公里,部分采空区经多年裂隙水的作用不断掉顶垮塌,已使19处地面产生塌陷。

 

  此外,掠夺式开采导致汞矿资源过早枯竭,贵州汞矿破产后,万山单一的经济支柱也随之坍塌,并延伸出巨大的维稳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阵痛与断层。

 

  铜仁市政协副主席、万山区委书记汤志平回忆说:“2002年前后,我在万山工作,这几年是万山最为困难的时候。一条破败的街道,路灯都没有,晚上出门,人人带电筒。民生艰难,大部分人家居住在低矮潮湿的棚户里,很多矿工失业后就业无门,就给附近的农民打工。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仅有300万元左右,运转异常艰难。

 

   对尾矿库进行闭库处理,开展地质环境灾害综合治理,着手汞污染土壤修复——


  治理环境修复生态

 

  近年来,万山区在上级的支持下大力治理历史遗留下来的汞污染,在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上取得诸多成效。

 

  在上级发改、国土、安监、环保、林业等部门的支持下,万山实施了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重金属污染等多个大型治理工程,已投入资金共计2亿余元,排除和减少了矿渣和矿石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汞污染等。

 

  加强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投资1.37亿元,对大水溪、岩屋坪、冷风硐、大坪坑、冲脚一号、冲脚二号6座尾矿进行闭库治理,有效杜绝含汞废弃物对下游的污染。

 

  2012年5月,投资1000万元对梅子溪和十八坑实施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对残留汞渣进行固化处理,有效防止汞渣污染扩大。还投资2870万元实施了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和生态恢复工程治理项目,新建了7座挡渣坝、8道挡渣墙、1座拦砂坝,修建了4座汞渣渗沥废水处理工程以及截洪沟、排水管等配套设施。

 

  近年来,国土部门共争取项目资金3600万元,对矿区开展了地质环境灾害综合治理工作。

 

  去年11月,“万山汞矿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复。该项目投资1.2亿元,已于今年实施,将对矿山公园周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此外,该区还在采矿废弃区、冶炼废弃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逐步恢复废弃区生态环境。

 

  近日,记者在原贵州汞矿四坑看到,原来堆积如山的矿石、矿渣已经被厚厚的水泥封盖,并作了防渗处理。因为附近的田土此前已受污染,有关部门修建了排水渠把流经的地表水与污染地进行分离,以防水源再受污染,还修建了一个大水池,为周围群众提供生产生活便利。

 

  杨爱玉老人原是一名汞矿的井下工人。她说:“早听说汞会带来污染,这些工程实施后,我们群众就更放心了。大家都在水池里洗衣服,孩子们热天在池子里洗澡,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情况出现。

 

  万山还积极抓好典型区域的土壤污染治理。针对此前因汞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编制了《贵州铜仁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拟重点对下溪乡、敖寨乡沿河两岸的4783亩污染耕地进行修复。该项目已于去年底上报国家环保部,等待进一步评审,项目申报总投资20亿元。

 

  国家环保部将该区纳入了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涉及规划项目19个、投资近8亿元。

 

  近年来,该区还与国内一家著名的环保公司签订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污水处理、尾渣库、废气治理等环保基础设施,拟对遗留矿山废渣进行综合回收利用,改善生态环境。

 

  据悉,汞污染土壤修复任务艰巨、资金需求庞大,且国内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该区已决定着手对汞污染土壤修复先行先试,邀请了国内3家从事重金属污染研究、治理的机构落地进行比较试验,力争取得突破。

 

  此外,该区还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盗挖矿柱和土法炼汞等违法行为。

 

  副区长杨德胜说:“近年来,万山区业已实施的治理工程主要针对矿石和矿渣堆积带来的破坏,通过工程措施防治它们带来新的水土污染、挤占河道、占压土地、淹没农田等。

 

   在老城区、老矿区就地利用资源发展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在谢桥、茶店建设新城区,迁建新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

 

  “两个转型”闯出新天地

 

  2009年3月,万山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汤志平说:“为了从根本上防治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减少环境的承载压力,修复生态和振兴经济,万山区奋力实施了产业就地转型和城市异地转型。

 

  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吉刚说:“近年来,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汞化工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着力从源头上管控和防治污染。

 

  万山在张家湾规划建设了4.6平方公里的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定汞化工企业必须入园生产。目前,该示范区已被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卫生部列为全国含汞废物集中利用处置示范区。

 

  万山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用市场之手规范汞化工产业发展。引入了湖北宜化、新疆天业等化工巨头进驻,鼓励它们对区内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改变汞化工产业“小、散、乱”状况。

 

  涉汞企业对装备和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严格配套建设环保设施。主动接受上级环保部门的监管,一旦发现企业偷排、产生污染,即关停整治。

 

  多年来,利用“汞都”的工业文明、品牌优势、技术积累和产业工人重建汞化工产业,万山一批机制活、市场灵敏度高的本地民营企业很快在全国唱起了主角。随后,它们又依靠科技创新、工艺更新,让万山汞化工产业在全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汞触媒是生产聚氯乙烯的一种新型添加剂。万山红晶汞业先是攻克了从含汞废料中提炼汞的技术难题,促进该产业从传统原料中冶炼“原生汞”过渡到从含汞废料中回收“再生汞”的转变。此后,又发明了用电代替煤作为燃料的“锅炉式”加温新工艺,技术水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总工程师张亚雄说,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更加绿色环保。

 

  目前,万山涉汞企业共有14家,去年,全区汞工业产值达17.1亿元。“汞都制造”占据了国内市场八成份额,万山仍是中国最大的汞产品集散地……

 

  此外,万山区的工业发展路径还从对汞资源的深度依赖转为技术驱动。贵州远盛钾业公司联手山东科技大学对不溶性含钾岩石进行技术攻坚,研发的“氟硅酸循环法低温分解法”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区内已探明的10亿吨不溶性含钾岩石从顽石变为了“宝藏”。

 

  该公司已建成了年处理2万吨钾矿石工业化试验项目,近期将试生产。

 

  万山还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新材料、旅游商品、绿色食品等加工制造业,完善工业体系。近年来,引进了银泰铝业、东奇打火机等一批加工制造企业,工业企业达100余家。如今,万山已成为铜仁市举力打造的黔东工业集聚区的重要节点。

 

  万山还利用庞大的汞矿遗址、悠久的工业文明、多彩的朱砂文化,大力发展地质矿山旅游和朱砂文化产业。

 

  矿城万山地形逼仄狭隘,城区破旧不堪,加之地下为采空区,很不适合现代城市的发展。

 

  2011年11月,铜仁撤地设市,万山改“特区”为“”,成为铜仁两大城区之一,原县级铜仁市(今碧江区)的谢桥办事处、茶店、鱼塘、大坪被划归万山。

 

  万山将谢桥新区作为城市异地转型的承接地,迁建新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

 

  目前,新区“四纵四横”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公共服务项目快速推进,大部分投入使用;贯穿新城的木杉河得到整治;商贸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10家4S品牌店进驻汽车商贸城,占地420亩总投资20亿元的西南国际商贸城开门迎客,在建的义乌小商品城预计年底投入运营,万和星城、香悦公馆等12家房开项目建成和在建……

 

  此外,该区还将新城区向邻近的茶店办事处拓展,开建了万山中等职校(铜仁市交校)和茶店驾校经济城等项目。

 

  随着城市硬件的建设、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的快速聚集,万山区在明年将实现由矿城到生态园林城的初步转变。

 

   记者手记

 

  在家族中,端华叔叔是仅有的两个迈出农门的堂叔。他是贵州汞矿的一名矿工。

 

  他是这个家族的骄傲。第一次见到堂叔,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他返乡变卖房屋,那时,他的穿着是那么的新鲜,谈吐是那么的有味道。

 

  再次见到他,是我2005年去万山采访,我四处打听找到了他。那时,他住在一间低矮的民房里,搞点影碟出租,衣服很旧。一张像极了父亲的脸庞上,布满了沧桑,完全没有当年的意气风发。

 

  这种感觉,就像读《我的叔叔于勒》--全家以为他在外混得很好、对他满怀期待,最后才发现他竟然是一个在甲板上卖牡蛎的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百般滋味,尽在心头。

 

  前段时间,再去万山。采访了杨秀奎和文金凤这对老夫妻矿工,他们至今仍住在原汞矿四坑仓库改建而来的土房子里,老屋已经属于文物,可能会被征用。

 

  杨秀奎得了矽肺病,每个月有2400元退休金,一吃尿素种植的蔬菜,关节就会疼,睡不着觉。到医院住院治疗,他都能得到报销。

 

  杨秀奎老伴说:“我们体谅政府的难处。这个社会好,要是在旧社会,谁管你啊?

 

  据悉,像老人这样得职业病和汞中毒的职工仍有相当一部分。他们都在漫长的疗伤中。

 

  在他家附近,政府近年投资对堆弃的矿渣和矿石进行工程治理,防治它们带来新的污染和破坏。对万山区来说,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大量土地,而要修复它们,需要过硬的技术和庞大的资金。而这些,目前均未找到和得到。如靠万山一己之力,修复又是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汞矿枯竭了,万山又发现了10亿吨不溶性含钾岩石,并将雄心勃勃地开发这一新宝藏。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了产业就地转型和城市异地转型,摒弃了以往粗放、掠夺式发展之路,走上了技术驱动的新路径。转型小有成就,但离成功尚有较长距离。

 

  但愿钾岩不是汞矿。因为这片土地和休养生息的人民,再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与破坏带来的伤痛。(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