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院:做贵州本科通识教育先行者

10.09.2014  19:22

记者 庞爱忠

    适逢2014级新生开学,记者来到阳明学院院长张寒松的办公室,就阳明学院相关问题采访了分管本科生教学的金道超副校长和张寒松。

  “班子里的每个成员都要研读钱颖一的《论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张寒松指着一份《学习参考》,《大学学科布局思考》、《何谓世界一流大学》、《我心中的理想大学》、《公平与通识:中国高教改革的精神救赎》等文献位列其中。他告诉记者:“阳明学院各项工作基本准备就绪,阳明学院的愿景是做贵州本科通识教育的先行者。”

  从2011年6月学校学科布局调整与学院设置研制工作开始,原规划成立博雅学院,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征求意见、获得多数认可,到今年上半年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时代背景;从充分酝酿、仔细论证,赴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大学交流考察,调研国内外大学学科分类和学院设置情况,到2014年阳明学院挂牌成立。贵州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目前学院党委、行政领导班子搭建完成,学院7名辅导员、1名团委负责人和2名管理人员已经到位,办公场所和条件基本落实,阳明学院蓄势待发。

  阳明学院与其他学院的区别在哪里?如何实现学生培养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上的衔接?张寒松告诉记者,阳明学院是校属教学科研单位,主要对大一新生进行本科通识教育,而其他学院主要进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服务于学生成人,专业教育服务于学生成才。通识教育致力于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服务学生成人,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在教育教学上,阳明学院通过核心课程的设置,旨在实现学习方法、习惯、态度上的转变,实现学生由应试教育向学会思考、世界视野、人文关怀、批判思维的转变。

  大一新生进入阳明学院进行一年的通识教育学习,第二年进入各专业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对于其他学院担心的本学院学生缺乏对学院的感情,张寒松说:“都是贵大的孩子。阳明学院与其他学院并不对立,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认同阳明学院。”

  由于今年按学院招收新生,让大一新生建立对阳明学院的认知和认同是当务之急。为此,阳明学院依托校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迎新工作,通过摆放不同颜色的迎新点,区分不同的学部,便于学生辨识阳明学院。此外,据张寒松介绍,新生进校后将通过给学生一封信的方式,宣传阳明学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阳明学院。迎新工作结束后,阳明学院将通过下设的学务办、教务办常抓学生日常管理、教学管理。

  今年大一新生与往届有什么不同?张寒松表示,下半年的课程由于时间的关系继续由教务处组织实施,也就是说按照往届大一新生的培养方案继续进行,本学期不涉及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于审美体验等六大核心课程。阳明学院将通过对学生的管理和研究,制定出核心课程方案,为下一年度做准备。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辅导员人数少、工作面广、任务量大,需要对学科门类有较为熟悉的了解,因此需要全校辅导员共同支持和配合。

  对于阳明学院未来是不是将“阳明学”作为学院的内在核心和独特标志,分管本科生教学的金道超副校长认为阳明学院主要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把基础打实、打牢。阳明学院不是一定要把王阳明全部学说思想灌输给学生,阳明学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镇,是在学生的教育中体现王阳明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真知灼见。张寒松介绍说,阳明学院绝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未来阳明学院的核心课程将依托文化书院、人文学院等有区域优势的、基础深厚的学院单位,在课程上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境界。

  对于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金道超副校长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改变在中学阶段不良的方法、习惯,及时与大学生活适应,真正做到古今贯通、中西融会、文理渗透、知行合一,通过在阳明学院的学习,夯实在未来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学习、生活的基础。

  责任编辑: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