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博士后工作站首次“落户”贵州国企

06.09.2014  14:20

 

贵州首家国有企业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设立 付超 摄

 

  中新网贵阳9月5日电 (杨云 付超)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南能矿集团联合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揭牌仪式在贵阳举行,两个工作站建立也填补了贵州国有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空白,西南能矿集团成为贵州首家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者的大型国有企业。

 

  贵州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了3代地质工作者开展了近70年的地质找矿工作,出露地表及浅表(500-800米以浅)的矿产已经勘查完毕,需要寻找隐伏于地下的深部的盲矿,地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

 

  贵州的金矿、铅锌矿、锑矿、重晶石矿、铝土矿、磷矿等矿产资源,伴生多种矿产。这些矿产品位偏低、多属复杂难选冶矿产,需要通过选冶后才能够综合利用。增大了资源利用的技术难度、增加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本。

 

  贵州地形破碎、地表起伏变化大等,是我国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地层多、结构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构造发育,导致矿体围岩结构复杂;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且地下水循环复杂。

 

  以上因素导致矿山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复杂,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成本增加,且易诱发地质灾害。急需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与工艺,指导矿产资源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矿山。

 

  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在文认为,贵州急需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平台,一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建设,在工作中培养锻炼队伍,积累科技创新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寻求技术领先、科技成果丰硕、人力资源雄厚的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贵州资源勘查、资源开发、资源精深加工等提供技术支持,培养科技人才队伍,提升整体科技创新实力。

 

  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提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要围绕贵州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等重大需求,以院士为科技领军人物,汇聚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及相关部委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另一方面围绕贵州找矿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设立科研项目,集团出资合作研究,指导找矿实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地质科学院1956年建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几个科学研究院。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省管大(一)型国有企业,是贵州省矿产资源投融资的重要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