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伟人故里 弘扬韶山精神 推进“两学一做”——贵阳学院处级干部赴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巡礼

18.08.2016  12:39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地将此次活动引向深入,学出成效,经贵阳学院党委研究并报贵阳市委组织部批准,2016年8月8日至8月11日,受学院党委的委托,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曾何同志带领学院副处级以上干部到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一、拜访伟人故里

下了火车,走出站口,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专车早已等候。大家按照接待老师的安排,上了车,一路直奔干部培训学院。办完相关的手续后,大家作了简短的休息。下午3:30分,“贵阳学院韶山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班”如期开班。开班仪式上,嘹亮的国歌合唱之后,培训学院的领导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培训学院和韶山的基本情况。之后,曾何同志受党委副书记杨青同志的委托,宣读了杨书记的讲话稿。

杨书记在讲话稿中说,她受党委的委托,本来由她亲自带队,但由于工作的关系,不能同大家一道到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是件遗憾的事。此次培训机会难得,来之不易,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出成效,努力将学习领悟到的韶山精神带回贵阳学院,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杨书记强调,“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所以,衡量大家学习的成效,不是看学完之后能不能说,能不能讲,而是要看能不能用学到的精神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工作,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敢于创新,争取为打造贵阳学院升级版多做贡献,争取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杨书记代表党委对大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之后,唐老师作了题为《认真学习党章,做合格党员》的专题讲座。他以《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发展变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为线索,旁征博引,纵论古今,比较中外,为大家上了一堂高质量的中国共产党党史课。突出了我们党走到今天的来之不易,激起了所有学员对党的深深的情感,并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8月9日上午,按照培训的日程安排,全体学员首先前往毛泽东广场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领袖的深深缅怀。伴随着音乐的响起,两名武警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抬着贵阳学院敬献的花篮缓缓走向毛泽东同志铜像。紧跟其后的,是八个小组的培训学员。花篮缓缓放在主席铜像的正下方,全体学员表情严肃,跟着主持人的节奏,向主席铜像三鞠躬,表达了对伟人的深深哀思。曾何同志代表学院整理花篮并带领全体党员面向主席铜像重温入党誓词,并顺时针绕铜像一圈,最后在铜像前合影留念。

入秋的韶山,天气仍然闷热难耐。静坐树荫下都是汗流浃背,更不用说在烈日下行走。但全体学员毫无怨言,他们精神抖擞,甚至有人说比起革命战争年代的流血牺牲,我们流点汗又算得了什么呢?

离开广场,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前往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伟人的每一件遗物,都有着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故事。随着伟人遗物的相继呈现,他廉洁无私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和慈祥并重的亲情关系也相继走入我们的心灵。能有心灵的震撼,我们不算白来!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继续前往毛泽东同志故居。

一路上,我们发现,来伟人故里的,有集体,有个人,有年轻人,有老年人……他们看上去都汗流满面,但眼里却流露出了久久的期待。离主席故居不远的路上,早已排了长长的队伍。大家耐心地等待,慢慢向前移步。等到走进主席的故居,都观察十分仔细。但除了一些简陋的家具及生活用品,别无他物。几处简陋的农家屋舍,没有金碧辉煌,没有雕梁画栋,却深深地吸引着海内外四方游客。他们来参观什么呢?或许,他们是在寻找什么?当导游朗诵起毛泽东的《立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时,或许我们能感受得到,我们不是在参加一场简单的学习,我们是在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甚至是一次凤凰的涅槃!

参观完毛泽东故居的每一个人,先前眼里的期待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幸福。那幸福溢出眼眶,流淌在脸庞。

下午,炎热依然没有减弱。但我们又要出发前往中共韶山特支党史陈列馆和滴水洞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著名的韶山“五杰”,了解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坚贞不屈的烈士,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平凡而壮丽的凯歌!

晚饭之后,有些许凉意袭来。或许,天作之美是为了让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能在凉爽的氛围中欣赏大型情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它以浓缩的方式,再现了毛泽东一生惊心动魄的岁月,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艰苦创业,前赴后继,不怕牺牲,革命到底,最终建立新中国的艰难历程。

8月10日上午,胡老师为大家作了《学主席风范》的报告,报告持续近三个小时。胡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演讲的方式,声情并茂地表现了毛主席的廉洁奉公、百姓情怀、人格魅力和工作方法。下午前往刘少奇同志故居和纪念馆参观。

为了探寻伟人思想萌芽的地方,8月11日上午,我们驱车前往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和岳麓书院。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达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下午,我们离开长沙,踏上了返程的列车,结束了短暂的四天的革命传统教育。

培训,是短暂的,但韶山之旅,我们接受的,绝不是形式上的教育,而是精神上的洗礼,是共产党人灵魂的升华!

二、弘扬韶山精神

韶山,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位伟大的母亲!您为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孕育和培养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身上,凝聚了大致相同的精神品格,那就是“韶山精神”!毛泽东的躬身实践、亲身培育,长期应用和革命斗争,逐步形成了它“牺牲、奋斗、奉献”的内涵。新的历史时期,韶山人民传承并进一步发展了革命战争年代的韶山精神,将其凝练为包含了六字精神的十六个字,即“坚定信念、合群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

旧中国的韶山,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贫穷落后,当时流传的民谣就是最好的证明:“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过一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韶山人民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自己干革命,还积极动员家人投身革命,将自己的青春、家庭都奉献给了人民的革命事业。正是韶山大批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奋斗、壮烈牺牲、无私奉献,奠定了“韶山精神”的坚实基础,给“韶山”精神注入了本质的内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就是毛泽东对韶山儿女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与肯定。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韶山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与肯定。

而其中,坚定信念是韶山精神的思想灵魂,支撑和总领了整个韶山精神;合群奋斗是韶山精神的显著特征;无私奉献是韶山精神的本质体现。在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韶山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伟大的赞歌;开拓进取是韶山精神的源头活水。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韶山人民都敢为人先,敢于冲破思想禁锢,体现了鲜明的开拓进取精神。

韶山精神”,虽然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韶山,但站在今天的历史坐标上,反观和反思“韶山精神”,它绝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它与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血脉相通,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表征,也是当下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有能力,有信心继续弘扬伟大的“韶山精神”!

三、推进“两学一做

当下,我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院党委选派干部到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将“韶山精神”内化与心,外化于行。正如杨青书记在她的讲稿中强调的,“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只有将“韶山精神”联系和指导我们的工作实际,才是真学,真做。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更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无论是学党章当党规,还是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目的就是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最终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必须与单位和个人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做到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最终学有收获,学有反思,学有成效。当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我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深化党员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打造贵阳学院升级版,为地方经济发展再立新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贵阳学院要继续坚持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应用、提高能力”为目标,为贵州省特别是贵阳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坚持以服务贵州省特别是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立足贵阳,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找准定位,将“坚定信念、合群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韶山精神”融汇到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密切联系群众,群策群力,合群奋斗,以促进每位师生自己的中国梦的实现和贵阳学院的中国梦的实现,来推动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每位师生的中国梦、贵阳学院的中国梦、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都必须依靠每位师生、每位贵阳学院人和每一位炎黄子孙脚踏实地地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改革的历史大潮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只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才有可能攻坚克难,迎来胜利的曙光。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办出自己的特色,提升自己的水平,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后记

四天的革命传统教育是短暂的,也是匆忙的,但收获却是满满的。无论是报告厅里的专题讲座,还是室外的体验式教学,都让我们心血澎湃,思考良多。虽然受人欺凌,民无尊严,国无独立的硝烟弥漫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我们不应忘记也不敢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更不应该忘记也不敢忘记,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

无论时空变幻,初心不改!

在新的历史的征程上,我们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别了,韶山!

别了,这块红色的土地!

韶山精神”,永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