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子话团圆,文化传媒学院为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体验课

07.12.2015  12:25

寒冬凛冽,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的11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已在学校度过了2个多月的留学时光。2015年12月4日,冷雨阵阵,气温低至3℃,但位于附8栋的留学生公寓却传来阵阵笑声,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原来,文化传媒学院在这里为留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中国文化体验与汉语实践课——饮食中的中国文化。由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龙剑明老师牵头,王刚副院长、留学生班班主任赵莹莹老师、留学生班任课教师李金黛老师、卢慧彬老师、胡红老师一起为留学生们精心准备了这堂文化体验与汉语实践课。

来自危地马拉的女孩Jessica对包饺子感到十分新鲜好奇,从切菜到剁馅再到包饺子,全程积极参与。当留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卢慧彬老师便教大家说“剁、我有一把刀、酱油、饮料”等简单的汉语口语。在实践中吸收具体形象的知识,留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

王刚副院长准备了一张卡片,写着“团圆”和“热热闹闹”的字样。他告诉留学生们,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每到春节,人们都会围坐一桌包饺子,中国人最喜欢团圆,过年时大家就喜欢热热闹闹地在一起。王刚副院长还准备了几枚硬币,他向留学生们介绍,包在饺子里的硬币代表好运,谁吃到了带硬币的饺子,就意味着来年的运气会很好。

在11位留学生中,有一位来自孟加拉国的男孩Sayed Mohammed,他是一位穆斯林,老师们特意为他准备了鸡肉馅饺子,并且单独用一个锅煮。而来自蒙古的女孩Moggy此前便会包饺子,她也热情地教其他不会的同学包饺子。

由于不适应寒冷的天气,有些留学生们感冒了,但是饺子出锅后,他们都恢复了活力,众人围在桌子前抢着吃饺子。在欢乐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饺子皮、饺子馅、包饺子”等有关包饺子的系列词汇,还体验了贵州地方特色的食物——霉豆腐。

王刚副院长告诉记者,举办这次文化实践课是为了让留学生们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在下个学期,文化传媒学院还会举办其他中国文化体验与汉语课,特别是体验多彩的贵州民族文化。

记者还采访了留学生班的任课教师李金黛老师,她表示:学生们上课的情况很好,大家都很用功,很刻苦。除了两个蒙古学生过了汉语四级,其他的留学生在汉语方面都是零基础的。上了两个多月的课之后,大家的日常表达都很好,有了很大的进步,平时上课的时候气氛也很愉快。

最后,李金黛老师和赵蓉同学吃到了包着硬币的饺子,留学生们纷纷鼓掌欢呼并且拍照留念。Jessica说,今天的课太棒了,我们开了一场饺子派对,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包饺子实在是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