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先锋网:“以乌蒙深处有‘甘泉’”为题报道我厅驻村干部甘忠波的驻村工作事迹

05.01.2015  02:46
  2014年12月31日,当代先锋网:“以乌蒙深处有‘甘泉’”为题报道我厅驻村干部甘忠波的驻村工作事迹全文如下: 通讯员 萧子静 严天华 赵曌 成信旺      白天他走村户、查民情、访民意、办实事;晚上,写驻村日记,思索如何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条件。   威宁县地处乌蒙高原,石门乡新合村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西部之西、边远之远”的苗族村寨,距乡镇所在地12.5公里,距县城140多公里,是威宁县最偏远的行政村。春节刚过,村里突然来了一位驻村干部,自带行李、自带炊具来到这里,挂任石门乡新合村副支书,村里老老少少无不对他感激和称赞。他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泓甘泉,传递着党和政府对基层群众的关怀,温暖着山村百姓的心窝。 在简陋的住处,甘宗波也在思考着如何改变村里面貌   微信“化缘”修学校     “在所驻村的学校里,让我最揪心的是课间休息孩子们在坑坑洼洼和满是石块的操场上玩游戏、上体育课,孩子们一不小心摔在满地是石头的操场上那种痛苦不堪的情景,轻则一瘸一拐,重则头破血流;下雨天,整个操场就像一个小水池,上厕所通过操场是必经之路,小孩子们只有涉水走过,没有一个小孩子是干着鞋回到教室上课的。”甘宗波说。想办法改变孩子们的上学环境是他来村里最想做的一件事。通过调研和实地走访,甘宗波了解到新合村云炉小学办学条件差,学校没有校门、没有围墙、也没有一块像样的操场。 甘宗波为村里的困难户送去生活费     如何筹集资金改善云炉小学的办学条件,怎么让外界的爱心人士知晓云炉小学的现状和困境呢?甘宗波坐在火炉边上思索着。突然,甘宗波脑海中灵光一闪,用微信,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新媒介。第二天一大早,甘宗波拿起手机,拍下了学校的各个角落,配上文字说明全部发在自己的微信上,并邀请朋友帮忙转发。一次转发,两次转发……,皇天不负有心人,贵阳一家长期支持和关心教育事业基金会组织看到了甘宗波关于云炉小学的求助微信,并留言表示关注和希望进一步了解情况。   甘宗波兴奋了,也看到了曙光,他马上与该基金会取得联系,并邀请其工作人员到云炉小学实地考察。最后,基金会通过实地调研,决定捐赠18万元,帮助云炉小学改善校园环境,硬化操场。在村民自愿投工投劳的情况下,甘宗波协同村民、学校老师、食堂工人、保卫人员在一个月的艰苦劳动下,完成云炉小学校园石头堡坎砌筑体积155.49立方米,水泥砖(单砖)堡坎砌筑面积85.50平方米,校园操场硬化面积达3960余平方米。同时,甘宗波的工作单位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也送来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用品。看着孩子们便一群群在平整的操场上开心的玩闹、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上演着一幅幅欢乐的画面时,他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师生们从此也将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   双手托起卫生室     在走访群众中,了解到村民看病难,大人小孩生病了,都得跑到乡里面去看医生,加之新合村至石门乡卫生院有12.5公里路程,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导致很多村民患病后都没能及时得到救治,错过了最佳医治时间,加重了病情,甚至有的孕妇途中难产没有及时得到医治,大人和小孩子都不幸身亡。甘宗波仔细地倾听着村民们的难处,一字一句都记录在工作本上,也在思考着如何改变这一切。   7月份,甘宗波借着回派驻单位(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汇报工作的机会,向交通运输厅挂帮办及本单位有关领导汇报了村民们的困难,并争取到捐赠资金4.4万元。8月份村卫生室正式投入使用,县里、乡里为此还调配村医生,卫生室虽小,但医疗器械样样齐全,一般的感冒打针和急救再也不用送到县里、乡里了。村民欢呼雀跃,他们从此告别了村里没有医生看病的历史,据乡里介绍,新合村一下子跃居全乡最好卫生室。   由于新合村地势偏远海拔较高,吃水难成了当地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让村民喝上自来水,只有到二十多公里外的黑土河修筑提水工程,才能让村民喝上自来水,但该项工程所涉资金较多。甘宗波走乡跑县,多方呼吁筹集资金,又开始积极行动了。   实事办出干群情     “我家两个儿子前几年去世了,儿媳妇改嫁了,三个娃娃上学,全家就靠我和老头子苦苦硬撑着。”68岁的周庆珍老人和甘宗波拉家常中说到。孩子们正是读书用钱的时候,两个儿子同一年去世后,两儿媳因家里贫穷,纷纷改嫁,供三个孩子完成学业的重担落到了两位老人身上。甘宗波将老人一家情况深深记在了心里。甘宗波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三个孩子协调助学金8000元和看望老人慰问金5000元,亲自送到周庆珍老人手中。在新合村以及辐射周边的几个村子里,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因为家庭贫困,六七岁还未上学,甚至一日三餐都还无保证。2014年11月26日,甘宗波回到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积极争取单位资金支持和爱心募集。村民们说“小甘同志就是好,感谢党为我们送来了这么好的干部”。 石门乡新合村的村民向甘宗波和贵州省交通厅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驻村以来,甘宗波与省交通运输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其他10名驻村干部一道共同努力,帮助各驻村点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38起,慰问困难群众64人,培养致富带头人10人,落实饮水工程建设资金6万元,为新合村云炉小学硬化操场,购买运动器材,装修卫生室共计投入资金22.4万元,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到位资金21万元,现落实到位帮扶资金为69万元,科学统筹为威宁县最贫困的8个驻村点提前实施了通村油路,共计64公里,解决了出行难发展难的问题。   回想驻村经历,甘宗波感触颇多,从村民最开始的不合作、不理睬到今天亲如一家人,从家人、朋友、同事的不理解、不认同到今天纷纷帮助他。即便女友在电话里摊牌“我和继续驻村,只能二选一”,他也毅然选择继续留在新合村。   “我是一个农民家的儿子,深深知晓农村人的艰难,我也不怕吃苦,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实实在在地为当地老百姓真心真意办点事情,改善新合村800多人的生活条件。”没有豪言壮语,甘宗波用自己的行动,一步一步践行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走好群众路线的责任。     来自:2014年12月31日党建网 相关连接:http://www.ddcpc.cn/2014/gz_1231/4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