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龙”地理科研照片捐赠仪式在京举行

11.11.2014  22:23

2011年2月1日下午2时32分,贵阳晚报高级记者罗万雄拍摄的“黄河中华龙

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北面的黄龙

中国古代皇帝龙袍上飞腾的中华龙

北京地理照片仪式

    本报讯 10月29日,《“黄河中华龙”地理科研照片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致词。经济学家、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程天赋,儿童文学作家、《贵阳晚报》总编辑管远祚,高级编辑刘凯发表评论。著名地理学家、高级记者罗万雄介绍了这一世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县长范洋平率领文化、旅游、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接受中国地理学会、贵州省地理学会的捐赠。贵阳市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张亚莉等从贵阳的历史文化、地质地理、环保生态等方面,就黄河中华龙的人文科学意义进行研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的母亲河。由于历史人文的注入,通过《将进酒》、《登鹳雀楼》、《凉州词》、《行路难》、《浪淘沙》、《公无渡河》,《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等诗词、歌曲的宣传,人们把黄河称为中国龙,并巧妙地用“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作为黄河龙的形象。黄河中华龙用“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节,“一脉中华的热血”的精神,通过文学艺术的升华,歌颂着东方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因为黄河中华龙的伟大,人们多少年来一直在寻找黄河如龙那样弯曲形状的河段。终于,2011年2月1日下午2时30分,贵阳晚报高级记者罗万雄,在北京至贵阳的航班上,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和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之间的万米高空,拍摄到了永和县境长68公里,如中华结似的象龙那样弯曲的黄河中华龙。专家评价说,若干航空拍摄都因为飞行高度、天气,拍摄角度的原因,没有寻找到的黄河中华龙,竟让一位记者的机遇给拍摄到了,真是难得。历史学家熊宗仁分析,如果不是今年北方大旱,没有降雪,黄河和黄土高原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或者是夏天,黄河的水没有结冰,和黄土高原的颜色一样;再如果记者罗万雄的座位,不是在飞机的右舷后窗;或者他在飞机上睡午觉,都难以拍到这张黄河中华龙的照片。地理学家、贵州师范大学原校长何才华等专家说,这张照片对古今诗词创作源泉的研究,对历代歌曲产生传唱的分析,对现代气象、地理地质、山川河流的研究,以至对当代卫星遥感 、航空拍摄技术的探讨,均有着价值连城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文学艺术界的专家说,为何中国古代龙腾飞的形象,竟然和这一段黄河弯曲的图像一致,那时没有航空拍摄技术,也没有现代的地理地质的勘测技术,难道是皇帝或者君王旨意要求画出龙的形象与黄河自然弯曲的形象巧合?或者是地方郡县、才人亲自踏勘过这个地方,才有黄河是中国龙的说法,即或是徐霞客这样的地理学家描述过,才把龙的画图呈送给君王?这真是一个值得研讨的中华文化之谜。(记者 王波 隆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