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县500个侗族家庭献歌庆建州60年

26.07.2016  22:32

  中新网凯里7月24日电 题:贵州黎平县500个侗族家庭献歌庆建州60年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陆书明

  七彩的华灯光芒四射,流淌的侗歌声响天外。7月23日晚,贵州黎平县707名来自田野的侗族精英歌手汇聚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体育场“州庆60华诞”文艺晚会开幕式,成为“建州60华诞”开幕式中的最后一场“金秋大歌”的压轴戏。

  2016年是黔东南州建州60周年,由黎平县政府组织的来自田野、带着泥土的芬芳的707名各族歌手与来自全州各地的700名演员、芦笙手组成1407名合唱方队表演的《金秋大歌》作为州庆文艺汇演中第六篇章,演出时间为30多分钟,是本次开幕式上的最后一个篇章的高潮戏,将于7月23日亮相州庆文艺汇演开幕式,届时黎平县的各族佳丽、青少年男子同时上阵,707名歌手、吹芦笙、哆也,震撼人心的表演,一展黎平侗族大歌的震天歌声。

  在这707人的队伍中涌现了黎平县的500多个家庭同时参与,成为注目的风景线。今年52岁的贺刚是黎平县洪州镇江口村人。他是第二次参加州庆活动。第一次是2006年。今年他的儿子、女儿父子三人同时参加了州庆60华诞的开幕式演出,弹琵琶、唱侗族大歌是他们一家人的拿手好戏。据他28岁的女儿贺飞蝉说,由于父亲很热爱洪州琵琶歌的弹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受到潜默移化的影响,平时父亲的口头心授,她和哥哥学会了近百首侗族大歌的弹唱。寨上每逢节庆喜事,总少不了贺刚一家人的献歌捧场,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琵琶歌之家”。贺刚对笔者说,本来这次应该把爱人和儿媳一同带来参加州庆演出的,但家里还要照看两个孙子孙女和家务农活,抽不开身。下次州庆30周年的时候,争取把爱人、子女、孙子孙女一起带来同台献唱。

  在黎平县,越是民俗风情浓郁、保持完好的村寨,以家庭成员的参与侗族大歌的传唱,就越积极活跃。著名尚重镇盖保琵琶歌就有10个家庭的成员共20余人到凯里参加开幕式的演出献唱。他们当中有的是母女、姐妹、双胞胎兄弟,他们会弹会唱,同台献唱《金秋大歌》,添光增彩。著名歌师杨月艳和她的妹妹杨月英,以华丽的服饰和美妙的歌喉格外引人注目。她两是两次参加了州庆50华诞、州庆60华诞的演出,被媒体记者追逐采访,称她两是“二度梅花开”。

  来自黎平县文化馆的石威与妻子石仙莲与女儿一家三口全家累计10次参加州庆活动的演出,其中石威从1976年至2016年5次参加州庆,妻子石仙莲从1986年至2016年4次参加州庆,今年即将读高一的女儿石登燕恰逢放暑假,受父母的影响,加入到州庆开幕式侗族大歌的合唱队伍。石威参加州庆活动次数最多,感慨颇多。他告诉笔者,五次参加州庆,深感交通的巨大变化:1976年从黎平到凯里州府,要坐两天的汽车,且没有专发凯里的班车,每天只是坐从从江县发来的路过班车,中午12点发车,到雷山县的永乐镇住一晚,第二天13点才到凯里。1986年到凯里,黎平有了专发凯里的班车,早上7点出发,傍晚18点才到。1996年到凯里的与86年时间都是一样,都是沙石路,从黎平到凯里由于灰尘大,头发衣服都变白。2006年黎平至凯里,有了沥青路,坐班车到凯里只要6个小时了。2016年有了厦蓉高速、三黎高速,到凯里只要3个钟头,交通真是日新月异。

  为演好《金秋大歌》向全国全世界人民展示黎平侗人文化形象,自今年4月份以来,来自贵州省黎平县的25个乡镇、251个行政村的2750名歌手夜以继日加紧排练,经过海选,优中选优,最后筛选707名歌手到凯里参加开幕式的演出。这支队伍目前是全州合唱侗族大歌阵容最大的队伍之一。节目已经成形,方队的队形、手势均达到整齐划一,舞蹈的动作已做到熟练的衔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