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崛起新铜仁

20.10.2015  12:52

    巍巍梵净,雄踞武陵山脉之巅;秀美锦江,灵动山水园林之城。古人赞之,“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

    “独美”,只是自然美。长期以来,一道道山、一条条水,阻隔了人们的视界、心界。好山好水,如小家碧玉,藏于深闺。农业大而不强,工业严重短腿,导致发展滞后。

    铜仁,等不起,慢不得。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撤地设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的引领下,铜仁奋力后发赶超,区位变优了,产业变强了,城市变大了,乡村变美了,让人刮目相看。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新任务,新目标,新起点,铜仁人在思索,在行动,在追赶。市委书记夏庆丰说,全力构建政治生态好、经济生态活、社会生态优、自然生态美的“四位一体”大生态格局,推动黔东崛起。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一个发展优、生态美、百姓富的新铜仁正在走来。

     开放和改革并重,用好两张招牌,按下发展“快进键

    从沪昆高铁铜仁南站出发,往西,72分钟到贵阳;往东,两小时至长沙,8小时到上海。迈入高铁时代的铜仁,极大拉近了与中东部的时空距离。

    若打“飞的”,更加便捷,从铜仁·凤凰机场可直飞贵阳、广州、北京、上海、杭州、昆明、南京等地。

    打开贵州版图,地处东北部的铜仁,毗邻渝湘,可谓我省最靠近中原的地方。

    但这样的区位,此前却迟迟未形成发展优势。几年前的铜仁,仅有小段过境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是全省交通基础条件最薄弱的地方。历史上曾因水而兴的铜仁,成为“边城”。

    交通,是发展之基。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通战略性通道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基础来抓,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向东开放的桥头堡。

    历经数年鏖战,铜仁的交通“天亮了”。

    “县县通高速”、高铁时代、“一市两机场”、乌江黄金水道……一个个热词,勾勒出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综合交通体系。

    铜仁,从边缘走向开放的前沿。该市敞开大门,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力构建对外开放大格局。

    园区是开放的主阵地。该市在全市布局12个产业园区,如今已成投资热土。几年来,煤电锰一体化、武陵锰业、百丽鞋业、农夫山泉等一批大项目落户铜仁。新型工业实现无中生有、由小变大。

    在大龙开发区,厂房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产业风生水起,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60余家。大龙开发区还和相邻的湖南新晃共建经济协作示范园,实现互利共赢。

    该市还以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为主体,碧江经开区、万山经开区、梵净山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园为支撑,搭建“2+3”增比进位赶超平台。

    目前,铜仁正在加快推动对外贸易综合服务区、海关办事处的建设,建设口岸、海关,发展跨境电商。

    开放,倒逼改革。铜仁把深化改革作为催生动力、凝聚合力、激发活力的关键一招,2013年底,在全省率先启动全面深化改革36项行动。截至目前,该市已召开16次深改小组会议。每一次,都有新内容、新亮点。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市已完成11项改革任务,9个专项小组审议通过了21个改革方案,出台了71个改革文件,启动实施了24项中央和省级规定改革任务。各区县今年明确的578项改革事项,已全部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改革,解难题,释活力。铜仁乡镇小部制改革获中央编办改革创新一等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模式成为全省经验, “以水养水”小康水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全省样板,在全省率先推出资源分布图和产业定位地图解决招商引资“前沿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