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大生态格局推动新铜仁在黔东崛起

20.10.2015  10:51

        巍巍梵净,,雄踞武陵山脉之巅;秀美锦江,灵动山水园林之城。古人赞之,“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

  “独美”,只是自然美。长期以来,一道道山、一条条水,阻隔了人们的视界、心界。好山好水,如小家碧玉,藏于深闺。农业大而不强,工业严重短腿,导致发展滞后。

  铜仁,等不起,慢不得。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撤地设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的引领下,铜仁奋力后发赶超,区位变优了,产业变强了,城市变大了,乡村变美了,让人刮目相看。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新任务,新目标,新起点,铜仁人在思索,在行动,在追赶。市委书记夏庆丰说,全力构建政治生态好、经济生态活、社会生态优、自然生态美的“四位一体”大生态格局,推动黔东崛起。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一个发展优、生态美、百姓富的新铜仁正在走来。

  开放和改革并重,用好两张招牌,按下发展“快进键

  从沪昆高铁铜仁南站出发,往西,72分钟到贵阳;往东,两小时至长沙,8小时到上海。迈入高铁时代的铜仁,极大拉近了与中东部的时空距离。

  若打“飞的”,更加便捷,从铜仁·凤凰机场可直飞贵阳、广州、北京、上海、杭州、昆明、南京等地。

  打开贵州版图,地处东北部的铜仁,毗邻渝湘,可谓我省最靠近中原的地方。

  但这样的区位,此前却迟迟未形成发展优势。几年前的铜仁,仅有小段过境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是全省交通基础条件最薄弱的地方。历史上曾因水而兴的铜仁,成为“边城”。

  交通,是发展之基。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通战略性通道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基础来抓,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向东开放的桥头堡。

  历经数年鏖战,铜仁的交通“天亮了”。

  “县县通高速”、高铁时代、“一市两机场”、乌江黄金水道……一个个热词,勾勒出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综合交通体系。

  铜仁,从边缘走向开放的前沿。该市敞开大门,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力构建对外开放大格局。

  园区是开放的主阵地。该市在全市布局12个产业园区,如今已成投资热土。几年来,煤电锰一体化、武陵锰业、百丽鞋业、农夫山泉等一批大项目落户铜仁。新型工业实现无中生有、由小变大。

  在大龙开发区,厂房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产业风生水起,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60余家。大龙开发区还和相邻的湖南新晃共建经济协作示范园,实现互利共赢。

  该市还以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为主体,碧江经开区、万山经开区、梵净山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园为支撑,搭建“2+3”增比进位赶超平台。

  目前,铜仁正在加快推动对外贸易综合服务区、海关办事处的建设,建设口岸、海关,发展跨境电商。

  开放,倒逼改革。铜仁把深化改革作为催生动力、凝聚合力、激发活力的关键一招,2013年底,在全省率先启动全面深化改革36项行动。截至目前,该市已召开16次深改小组会议。每一次,都有新内容、新亮点。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市已完成11项改革任务,9个专项小组审议通过了21个改革方案,出台了71个改革文件,启动实施了24项中央和省级规定改革任务。各区县今年明确的578项改革事项,已全部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改革,解难题,释活力。铜仁乡镇小部制改革获中央编办改革创新一等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模式成为全省经验, “以水养水”小康水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全省样板,在全省率先推出资源分布图和产业定位地图解决招商引资“前沿一公里”……

   富民和强市同步,转动两个轮子,跑出发展“加速度

  贫瘠的山坡上布满水泥架,一根根粗壮的葡萄树,顺着支架和铁丝网蔓延,远远望去,好似铺上了一片绿毯子。这是江口县黑岩村,一个典型的贫困村,通过发展葡萄演绎了一段石旮旯上的致富传奇。

  铜仁,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该市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进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朝着实现整市脱贫的目标奋进。

  成绩振奋人心。近三年,该市减贫74.8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0个百分点,6个县、107个乡镇先后实现“减贫摘帽”,扶贫开发工作连续多年获全省第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距2020年仅有5年多时间,铜仁市尚有89万人口处于贫困之列。

  如何补齐扶贫开发这块短板,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久前召开的铜仁市委一届八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决战决胜绝对贫困实现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70万人。

  摆脱贫困,走向小康。铜仁更加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推进居民收入均衡化,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既要富民,也要强市。该市坚持“产业兴则铜仁兴,实业强则铜仁强”的理念,把工业作为强市之基、发展之要。近年来,着力打造黔东工业聚集区,推动工业提速发展,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翻番、规模企业数量翻倍。二产在GDP的占比超过一产,农业市逐步向工业市转型。

  今年来,该市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培育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按照“两区一走廊”经济空间布局,在东部,强势推进黔东工业聚集区崛起,在西部,规划建设思南德江印江产城融合示范区,带动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发展。

  铜仁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陈晏表示,将重点突破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能源环保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等八大产业,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建成武陵山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全省重要工业基地。

  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农村集中建房、山村幼儿园、“雁归工程”,“三医”联动“三保”统筹……一个个创新之举实实在在惠及民生。

  当前,该市正在着力“编织”交通网、水利网、能源网、通讯网、生态网、产业布局网、基层基础网“发展七张网”和社保、医保、低保“民生三张网”,“”出发展新格局、幸福新生活。

  发展和生态双赢,守住两条底线,轰足绿色“新引擎

  雄奇梵净山、悠悠乌江、秀美锦江,好似“双龙戏珠”,舞动黔东大地。最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景观品相,是铜仁人引以为傲的家底。

  “生态优势是铜仁最大的优势,把生态优势作为铜仁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千方百计保护铜仁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这在铜仁已成为共识。

  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底线,让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长流、土壤常净,铜仁在行动。

  ——着力构建山上生态屏障,深入实施绿色铜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强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确保“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达到62%。

  ——大力治理和防止废气外排,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清洁能源代替利用,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着力构建良好水体环境,着手制定出台保护梵净山、锦江河地方性法规,实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城市和园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形态,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严守生态红线和底线,确保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守住底线,走出新路。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铜仁,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

  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在全市每个乡镇均建有农业园区,其中35个园区跻身省级。生态茶、中药材、果蔬和畜牧业等绿色产业铺天盖地,仅茶产业,全市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13万亩攀升至160万亩,绿了山头富了民。

  加强水产业开发利用,把优质水资源与优秀企业“优优对接”。农夫山泉来了,在碧江区所建工厂一期工程已达产,年产33万吨天然饮用水。另还将投资5亿元在梵净山下建厂。屈臣氏也“闻水”而来,将开发利用景观水、饮用水、医药水、高端水等立体水产品。水产业,正在成为铜仁的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新型循环生态工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医药大健康、电子信息及商务、特色轻工等产业,努力将黔东工业聚集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基地。

  发展旅游,是“保生态”的最佳之选。铜仁着力构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打造贵州“公园省”中最闪亮的标志性符号。梵净山等12个重点旅游景区如同珍珠项链,闪耀黔东大地。几年来,铜仁旅游业节节攀升。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共接待游客26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2亿元,比2007年全年的总量还要高。

  绿色是一把标尺。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绿水青山的“底色”下,武陵腹地的铜仁,呈现出一幅绿水青山生态美,金山银山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作者:宫喜祥 成嘉廷)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高速公路新建20191011)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高速公路加油站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投资主体变更20191011)
现对拟变更投资主体和重新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商务之窗
关于促进贵州农产品市场销售项目拟奖补企业的公示
为充分发挥餐饮业对贵州农产品的消费扶贫作用,商务之窗
杨明凤二级巡视员赴从江县开展商务扶贫工作调研
   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夏红民书记在省直部门支持保障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快速干道新建20190916)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快速干道加油站符合《贵州省新增道路加油加气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