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大地药材飘香

27.02.2015  19:37

 

黔中大地药材飘香

———贵州发展中药材优势明显

射干基地绿意葱葱

冰球子种植基地

冰盏花采收现场

白及组培苗炼苗基地

      在拥有广阔市场的前提下,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三大要素:资源、政策、交通。

        对于贵州而言,中药材产业丰富,是全国四大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县县通高速工程的推进、高铁的开通、航空业的扩张,贵州迅速成为西南交通枢纽中心,贵州中药材产业在大通道的带动下,源源不断地向外省输出,深受人们喜爱。去年,贵州省制定了一揽子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更为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增加了信心。

        资源、政策、交通聚齐,人们惊呼,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来临,众多企业进驻贵州,攻城掠地抢占中药材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政府、企业、农户几方共同作用下,贵州中药材产业将跨步前行,推动贵州从中药材大省向强省迈进。

 

贵州有4000多种药材

 

        “黔地无闲草、遍地皆良药”。贵州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中药资源。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275科,1384属;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中药材贵州有250种。贵州所产药材品种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有一百多种,出口品种也有近百种。

        德江天麻天麻素含量高于中国药典三倍,赫章半夏占全国产值三分之一,天然冰片在国内是独家生产。半夏在日本曾享有“免检”殊荣;天麻在日本享有“贵天麻”之誉称;茯苓以皮细、肉嫩、色白,加工成各种饮片,畅销国内外。随便拿出一种中药材来,贵州人都能够一脸自豪说:“我们贵州的中药,无污染,品质好。

        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的刘珊珊一家就是长期以卖中药材为生,带着在故乡挖来的草药,他们一家人常年在外省摆摊,最值得他们骄傲的事不是她们因此赚了多少钱盖了多好的房子,而是外地人一说起贵州中药那种甚至有些迷信的崇拜态度。

        和刘珊珊家一样,大方县的蒋云明也对中药材充满了热爱,正是中药材种植让他在石旮旯里生了财,让他从一个“连小孩都上不起学”的人到“供出两名大学生”“盖起小洋房”。“种不出玉米的地方却能生出‘黄金’,中药材就是上天给我们贵州的宝贝!”他如此感叹。

        贵州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3%,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石漠化问题突出,生态建设和保护尤为重要。因地制宜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立足贵州省资源禀赋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因此,贵州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其中杜仲、黄柏、厚朴、吴茱萸、刺梨、花椒等多年生木本药材,既是经济林木,又是生态林木,是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不亚于生态林。金钗石斛、淫羊藿、天麻等喜阴类中药材可以进行林间套种,不与粮食争地。实行退耕还药、荒山种药、野生中药材保护抚育和低效经济林改种,每年可为全省森林覆盖率贡献0.2个百分点,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结合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大交通催生大物流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贵州没有高铁的历史。至此,贵州形成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格局。为贵州打造大物流搭建了桥梁。

        来自浙江的赵老板在贵州安顺关岭自治县投资达2个亿建立了基地达7万亩的苗立克中药材公司后坦言,如果不是因为贵广高铁的开通,他实在是难以下定决心在关岭投资。“贵州资源实在是好,我来了一年多一次感冒都没有患过。这么好的环境种出来的药材纯度高,药性好,随着贵州交通的完善,贵州中药材一定会异军突起的。”他如此断言,还将自己商业圈内的合作伙伴介绍了不少来贵州投资。

        而随着他的投资,辐射带动关岭县农民种植面积达到了3万多亩。龙头企业销售网络的保证,使得农民没有后顾之忧,中药材再掀种植高潮。

        2014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全年筹集重点公路和路网改造建设资金1026亿元。贵州通村油路和四级航道“两个交通短板”也取得历史性突破。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云贵赛江南。”一条条高速的建成通车,长期以来偏居一隅的贵州,正积蓄腾飞的能量;长期以来发展相对缓慢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正迈开前进的步伐;长期以来背负着贫困帽的贵州各县市正借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东风,走向小康的大路。一条高速,就是一条经济大动脉,打通贵州与外界联谊的任督二脉。山上种药,山间开路。勤劳的贵州人,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穷乡僻壤间开辟出一条条康庄大道。赛江南的预言,正在实现。伴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贵州中药材产业迎来了的跨越发展。

        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贵州围绕“一中心三走廊”的空间布局强力推进中药材市场建设。“一中心”就是以贵阳市为全省中药材现代化交易市场为中心,功能定位为中国“苗药之都”和西部最大中药材现代化交易市场;“三走廊”就是在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各规划建设一批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目前,已经启动铜仁市、遵义市和毕节市3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并初步形成一批县级季节性交易市场,市场建设布局体系雏形初现。打造出“贵阳新医药产业圈”,形成全国一流的新医药产业示范区。使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形成以贵阳为中心、以重点县市区为支点的“一圈多点”发展格局。

 

政策助力打造中药材强省

 

        “我种这几亩石斛,自己投资了16万元,政府就补助了8万元。技术上不懂的可以马上打电话问县里的技术员。现在石斛卖得上1500元一斤,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啊。国家政策真好”这是安龙县德卧镇一位普通的药农的感叹。

        “热土,真是热土。”深圳东方宏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沈鸣发出这样的感慨。东方宏基从2014年初入驻龙里后,迅速着手打造西南最大的中药材电商产业园,填补贵州没有专业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空白。根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集物流中心、现代化仓储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中药材精品馆、中药材交易馆、国药交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国药会展中心等为一体。他看中的不仅是我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更看中的是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

        不同的人同样的感受,那就是贵州省对中药材产业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中药材产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五张名片”和“5个100工程”的重要内容,是贫困地区调结构、促增收、保生态、可持续的最现实、最有效的产业之一。

        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根据国发2号文件精神,贵州省政府批复实施《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药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这是贵州省“十大扶贫产业”中首个以省级政府名义批复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性文件。

        目前,贵州省已有7个市州相继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办公室,主要负责推进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和规模化基地建设,加快各地区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及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对加快全省各地区中药材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时殷切嘱托:“贵州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组织全省干部群众分析省情,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发展趋势,因势利导,以“抓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结构调整”的战略眼光,提出把大健康医药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来抓,将其作为守住“两条底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培育成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014年8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提出2017年医药产值达800亿元。明确贵州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和时间表、路线图,吹响了贵州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冲锋号。

        2015年,贵州省将编制出台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抓紧建设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苗药进药典进医保;支持现有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新兴医药企业;建设一批大健康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一批健身养生和职工疗养等项目。

        事实上,在我省,资源和政策优势的叠加,吸引着大量投资者纷纷进军贵州中药材产业。根据统计,去年以来,我省新引进医药健康类产业项目285个,投资额861亿元,这是过去几年医药投资的总和。这些项目涉及制药、医疗、医疗保健、医疗器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