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乡村劲吹“旅游风”

10.09.2014  17:12

  盛夏八月,骄阳似火。

 

  走进遵义市的村村寨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发展势头如同“三伏天”的热浪,让人有些抵挡不住。

 

  “开业大半年,每周大概有两三家来自贵阳、重庆等地的游客。每月毛收入9000多元,忙时还要请人帮忙。

 

  原本在外面做生意的冉月先夫妇,看到家乡余庆面貌焕然一新便毅然决定返乡发展。去年利用新建的黔北民居办起的海月公寓,如今已是客人常满。

 

  “要不是新农村建设,我这农家旅馆也开不起来,看着游客越来越多,我心里也高兴。”冉月先夫妇告诉记者,如今的发展现状证明了他们返乡创业是正确的。

 

  俯瞰遵义农村,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小洋楼坐落在成荫的树林中;一条条宽敞平坦的连户路犹如“玉带”,蜿蜒整洁。

 

  13年来,按照“四在农家”创建规划,遵义市始终坚持“”字当头,突出“富、学、乐、美”的深刻内涵,以农村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以“五通三改三建”(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宣传栏)为切入点,走引导农村文明发展、发展文明的全面小康之路。

 

  如今,在遵义这块润土上,像冉月先夫妇一样搭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致富快车的农民数不胜数。

 

  天高气爽,花香清甜。

 

  位于绥遵高速公路和207省道边的风华镇溪源村如今已是远近驰名的“花海”。 

 

  该村是绥阳县2014年升级打造的2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之一,也是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由四品君公司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注资2亿元,2015年建成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的现代观光农业项目,包括璞苑贡米、观光花田、君顶茶叶、酿酒葡萄、精品水果的“五朵金花”项目落地于此,近期在网络微信中热传的仅是“五朵金花”之大面积观光花田——薰衣草种植基地。

 

  “今年生意可以,尤其是7月,来看薰衣草的游客多了,有时店里都没位置了。”在绥阳县城开家常菜馆的老刘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的七夕恰逢周末,这片正在绽放的花海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游客量突破5万人,遵绥高速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蒲场镇、县城附近的餐馆、农家乐、宾馆家家生意兴隆,处处爆满。

 

  据了解,目前该示范点内开业的农家乐4家,接待人数约800人,每天营业额1.2万元左右,预计10天之内,达到20家,接待能力提升至0.5万人。示范点内的小卖摊点近100个,主要经营凉粉(面)、玉米棒、冷饮、煎饼、工艺品、水上游乐等,每天营业额超过30万元。

 

  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区认真规划,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艺术品精心设计改造,把每一座山头作为绿色银行来打造……今年3月,桐梓县娄山关镇党委政府向杉坪村群众发出动员令。

 

  8月,记者探访了建设中的杉坪村。近5个月的时间,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惊叹。

 

  “以前,杉坪村垃圾都是随手一丢,环境卫生脏乱差。如今杉坪村有了专职保洁员,还用上了先进设备,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该村钟家山组的赵大叔脸上满是欣喜。

 

  今年以来,遵义市继续高起点深化拓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确保覆盖面的进一步提高,遵义市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共同发力,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四在农家”创建。其中,遵义以市级33个升级工程精品示范点和六条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美化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依托,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平衡推进该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工作。截至6月底,2014年遵义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共完成投资429979万元。

 

  如今,在黔北遵义,“四在农家”花开遍地,全市已建成“四在农家”创建点8884个,覆盖全市232个乡镇1700多个村,受益农民超过500万,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民总数的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