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抢占“高铁”经济制高点

30.11.2014  00:05

  贵广高速铁路年底前即将营运,黔南州都匀东站和三都站24小时忙碌,工人们日夜加班加点,以最好的工程质量迎接高铁到来。

 

  贵广高铁是一条设计速度为300公里/小时的无砟铁路,工程总投资900亿元,年货运量3500万吨、日开行客车100对,铁路在我省共设置8个站点,位于交通中心区的黔南就有龙里、昌明、都匀东、三都4个站点。

 

  通车后从都匀到桂林仅1个小时,都匀到广州3.5个小时。加上贵州沪昆高速铁路有望明年5月开通,黔南将成为“两高”途经我省境内里程最长、站点最多、我省规划“两高”经济带最重要的发展区,届时黔南将成为连接大西南和岭南,承接珠三角及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机遇与挑战并存。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说,高铁开通挑战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近处看,当年兰海高速开通,依托省道驰名多年的贵定盘江狗肉生意一落千丈,十余年方能得以翻身;从远处看武广高铁开通使“珠三角”工业由原来“港澳为店、粤为厂”的模式加快向“粤港为店、湘鄂为厂”的新“前店后厂”方式转变;2011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由于其扩充了北京和上海高端服务业的辐射半径,“虹吸效应”导致济南、徐州、南京等大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向京沪转移。当前的“两高”可不仅仅为黔南一家服务,处于“两高”核心区的黔南周边还有贵阳市、凯里市以及距离珠三角更近的广西桂林、贺州等地区,如果黔南认识不够、谋划不当、举措不实,就会产生“虹吸效应”,黔南有可能面临“被通道”、“被削弱”,陷入“过路经济”的风险。历史证明,抓住机遇就能够乘风破浪,一旦错过机遇,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黔南一定要警醒起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背水一战、务实必胜的精神,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抢抓“两高”经济发展制高点。

 

  从区位优势来看,黔南得天独厚。黔南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乃至西北地区连接珠三角、南下出海的重要交通枢纽,黔南将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实现长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中孟缅印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因此在我省“两高”经济发展走廊规划中,黔南州就有龙里、贵定、福泉、都匀经济开发区、三都、独山7个县(市、区)被列入“一带、一核、三圈、五基地”核心区。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万两黄金到底是流入还是流出,黔南力保前者,并且抢先行动起来。

 

  加快州内重要节点县(市)与“两高”“互联互通”,让大交通实现“零距离换乘”。尽管冬雨连绵,但黔南州连接“两高”的独山至平塘、惠水至罗甸、贵定至昌明,以及接通“两高”连接珠江、长江航运的罗甸罗妥港和瓮安江界河港道路建设如火如荼,黔南各处重大工地夜夜灯火通明,各县市城市大道车来车往,黔南仿佛变成了建设工地的大熔炉。

 

  该州在今年12个县市区(除罗甸)已通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向上跑项目,力争尽快启动三都至荔波、三都至独山、独山至荔波、平塘至罗甸、罗甸至望谟、都匀经惠水至安顺的高速公路和罗甸机场建设;在荔波机场已开通了贵阳、重庆、深圳航班的基础上,明年将开通荔波至上海、北京经荔波至海口、荔波至长沙等航线;各县正积极加快“两高”沿线汽车客运站建设,开通城市到高铁站的公交、出租车和快巴,努力实现多式“零距离”换乘,在第一时间扩大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为筑巢引凤,黔南州倾力打造开放型经济环境,让广大客商投有所值。州委、州政府要求相关部门必须精权简政,切实做到在全省9个市(州)中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少、审批层级最少、审批时限最短,消除各种无形壁垒,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近日,州委相关领导多次外出联系,争取在都匀设立海关或海关办事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抓好独山县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争取在昌明、福泉新设保税物流园区或保税仓库物流仓库,实现出口贸易便利化。在航道建设上,积极推动与珠海市合作建设贵州陆港和罗甸罗妥港,与湛江港合作建设福泉无水港,与重庆港合作建设瓮安江界河港,实现“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把黔南建成大西南的“大海港”。

 

  说一千,道一万。企业来了,靠什么产业支撑,在哪落户?黔南州早为企业安好了家,黔南州规划都匀、惠水、龙里、独山对接珠三角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产业;福泉、瓮安积极发展千亿元新型煤化工、精细磷化工产业,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磷化工循环经济基地和全省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示范基地;重点打造都匀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福泉专业物流基地建设、龙里综合物流园区,努力建设贵广物流大通道;加快双龙临空经济区、都匀经济开发区、昌明开发区、独山开发区等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建设;按照“建大库、联管网、统筹城乡供水”的新思路,顺“两高”沿线地区加大电网、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沿线荒山、坡地开发做好基础设施准备。

 

  固定客商有了,过境旅客也不能轻易放过。黔南州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让这“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产业发挥最大功效。该州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喀斯特自然遗产地”、“国际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南方民族文化旅游区”、“国际休闲度假、山地户外运动与养生养老旅游基地”、“国际天文科普示范园”等五大资源名片,努力把黔南打造成为面向粤港澳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健康养生、特色饮食、避暑休闲度假胜地。

 

  黔南依托地处两江源头,按照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部署,打好“生态牌”、念好“山字经”,重点布局发展优质蔬菜、生态茶叶、精品水果、优质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生态农业,着力打造面向泛珠经济区、直供粤港澳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

 

  黔南力争到2020年,在“两高”经济带动下,全州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总收入3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城镇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均达到60%以上。

 

  陈治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