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开展“和在农家”创建工作扫描 美丽乡村入画来

27.09.2016  15:06

  右:农家小院喜事多。       陈颖 摄左:和在农家,学在农家。    刘天久 摄

  ■文/ 陈俎宇

  核心提示

  节日的夜晚,篝火燃起来,音乐响起来。各族人民手拉着手,在洋溢着清新空气的文化广场上跳起了《乌蒙欢歌》;

  周末的乡村,山水欢笑,柳岸人稠。农村文艺宣传队或跳花灯舞,或唱文琴戏,或吟《黔西赋》,融娱乐健身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为一体,构筑了一幅幅动静相宜的美丽画卷。

  这一幕幕和谐的画面,如今正在黔西大地上演。

  今年以来,黔西县紧紧围绕《毕节市“和在农家”创建工作方案》,扎实推进以“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和在农家”创建工作,涌现出一户户“夫妻恩爱、老少关爱、合家亲爱”的家庭,营造了一处处“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邻里环境,打造了一座座“产业发展好、村风民俗好、团结互助好、精神面貌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为上 家家户户争相创和谐

雨后的雨朵镇扯泥村,一处幽静的小院里,葡萄串挂满了架。镶嵌着“”、“”、“”、“”的木格花窗内,10岁的小彭尧依偎在爷爷彭昭付的怀里,指着《彭氏戒条》问:“爷爷,什么叫‘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就是不好好做事,瞎混。比如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读书,不好好读书偷偷跑出去玩、去打架,就属于不务正业。”小彭尧点点头。

《鲁氏家训》、《姜氏家规》、《彭氏戒条》……自开展“和在农家”创建以来,结合“十星级文明户”的创评,扯泥村群众争先恐后把老祖宗订下的“家规”、“家训”翻出来,装裱一新挂上墙,作为一项营造良好家风的重要内容教育子孙后代。彭昭付说,家规家训是教育后代做人立身的基础,孩子们的行为有了遵循,从小就明理知对错,成长才能正身形。

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将“十星级文明户”创评作为“和在农家”创建的重要内容,是黔西县“创和工程”的新举措。该县创新“三识六计”工作法,充分运用文化墙、宣传栏、大喇叭、标语、短信、微信、群众会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一幅好书画、一张全家福、一副好木刻楹联、一纸好家风家训家规的家庭正能量“四件套”活动,让“”文化渗透、滴灌到每个家庭,提高群众认识;成立村级红白理事协会、“五老”监事会等,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并结合“毕节大讲堂”扩展宣讲面,充分展示各种“”风采,让有威望的寨老、致富带头人、退休干部教师等带动一家、影响一片,引导群众转变意识;统一创评模式和标准,公开创评信息,制定激励机制,形成干群共识。

实施“六计”打好持久战。以多种形式宣传“十星级文明户”内容、创评的意义和作用,制定群众乐于接受的奖励政策,“认星”计让干部知而谋,群众晓而通;以公示栏为载体公布创评途径,公开创评要求、创评程序,“创星”计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以评议,互评、交叉评、分组评、公开评等方式,“争星”计激发群众积极性;将创评结果进行公示,“晒星”计提升“星级”农户荣誉感;经审查复核或群众举报达不到标准的“星级”农户将被取消评“”资格,“摘星”计使群众之间形成有效监督;每年度对各级“十星级文明户”进行授牌、六星以上的“星级”农户发证并兑现各种奖励,并通过广泛宣传,让“十星”获得者“闪亮登场”,“亮星”计让高“星级”农户感受荣耀,让低“星级”群众奋起“追星”。

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以来,群众你追我赶,全县共评出村级五星级及以上“十星级文明户”14026户,其中十星级文明户437户;共评选出道德星22063户,守法星21840户,卫生星16456户,互助星17157户,文体星11231户,致富星7090户,诚信星12799户,计生星5266户,科教星6275户,生态星6857户。全县处处“”辉熠熠,以“”治家成为群众的时尚追求。

和为本 村村寨寨劲吹和谐风

劳作的间隙,林泉镇海子村“十星级文明户”蔡世太会到湖畔的休闲长廊上,与乡邻们打打牌,拉拉家常。孩子们在湖心的回廊上打闹嬉戏,观光的游客穿梭往来,风景真是美极了。他的老伴阳庆兰更会过日子。白天,她与邻居们一起在家门口的蔬菜基地里务工,每天能有60元的收入;傍晚,她带着村里大妈大婶们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邻里感情,其乐融融。

作为毕节市“五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海子村750户汉、彝、苗族群众和乐共建,你帮我砌墙,我帮你筑路,齐唱团结歌,携手奔富路,和谐之风在田间地头、山野农院里荡漾。

这样的景致并非海子村独有。杜鹃街道办事处乌骡坝社区、洪水镇解放村、雨朵镇扯泥村、大关镇丘林村……农村发展,群众致富,“”为根本,比学赶超的村寨比比皆是。

结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毕节”创建开展“创和工程”,是黔西县“和在农家”创建工作的又一新举措。该县通过安装“大喇叭”、新建文化墙、拟定村规民约等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并使宣传触角进一步延伸到自然村寨。全县共安装大喇叭375套,成立文艺宣传队309支,新建文化墙3万余平方米,订立了362个“村规民约”,开展赶场天赛起来、党组织联起来、宣传队演起来等“七个起来”活动2600余场(次),制作宣传标语60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并投入400多万元组织召开县、乡两级观摩会,村村寨寨“创和”热情高涨。

各村还结合自身实际开拓新思维,寻求新思路。莲城街道办事处通过树立模范家庭典型,把家庭正能量“四件套”作为有效开展“和在农家”工作的实体工程;大关镇不断探索,把“和在农家”创建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做到了与时俱进;绿化乡积极开展“山村文明夜间行”活动,宣传讲解20多场,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次,充分展示了“”的积极作用;五里乡中心村、素朴镇灵博村分别结合民族文化和“阳明文化”,在文化墙、大喇叭、宣传队等方面发力,通过“布依大舞台”、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发挥引导、传播、教育作用,进一步丰富了“”的内容;甘棠镇芦茅村成立了“述怀学习小组”,让群众带动群众、群众教育群众,有效推进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等。

”不离富,“”不弃贫。作为唯一的一个劳动力,扯泥村困难户林启文要种地,供两个孩子读书,照顾三个精神病患者,尽管有民政部门的低保救济,他还是觉得力不从心。感动的是,农忙时,有邻居自发来帮忙;孩子读书,邻居们你三十、他五十地帮他凑齐了学杂费;平时,东家一碗米、西家一钵酱地无声救济。一桩桩一件件,林启文时常感受到邻里互助的温暖。

将‘法治毕节’创建工作中关爱特殊人群作为‘创和工程’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能有效解决农村法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淡薄、邻里纽带关系断裂、社会公共价值缺失的问题。”该县县委宣传部部长罗智琼认为,特殊人群是“创和”链条上的关键一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更应在这里得以体现。

和为贵 美丽乡村敞开大门迎“五福

现代化多功能会议室、红木雕花的床桌家具、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洪水镇解放村刘万荣的柳岸水乡大酒店,在毕节市是独一家。“回头想起当年我去当兵时穿着一双露出脚趾的解放鞋,再看看现在,真像做梦一样。”刘万荣的感叹,道出了不少已富起来的村民心声。

现在的解放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十余户农家乐户均年增收20多万元;十余户规模养殖户户均年增收4万多元,十余户种植户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百余人就近务工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精神生活丰富多彩:21位“既扛锄头,也握相机”的农民组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摄影协会,村民自发组建的花灯队、歌舞队常常免费为游客表演,群众还自发组织游泳、篮球、摄影等赛事,农忙农闲,都有数不完的乐事。

”是“”的基础。黔西县在“五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总要求,以实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村、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通过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三大战略着力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1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6元,跻身全省10强县市之列。

”为“”增动力。围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毕节”创建等工作的开展,以“大喇叭”、文艺宣传队、乡村微电影、文化广场等为宣传载体,组织和引导群众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学典型,帮助群众增长智慧和勤劳致富的本领。

”为“”添情趣。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引导群众组建表现形式多样的农村文艺队伍,讴歌家庭老少乐、邻里互助乐、孝老爱亲乐、勤劳致富乐,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助“”提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突出黔西北乡村和民族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通过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行为美、功能配套家庭美、生态良好村庄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六美”乡村,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和在农家’是过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的丰富和拓展,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既要解决好‘富口袋’的问题,又要解决好‘富脑袋’的问题。”黔西县委书记卢林认为,开展“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农村”三大主题创建的目标,即是要实现农村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邻里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党群、政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服务体系和农村法治建设更加完善,达到“人民生活更体面、民风乡风更淳朴、社会认同更广泛、环境秩序更井然”。

水西故地和风暖,美丽新村好梦甜。金秋时节,徜徉在黔西县的广袤乡村,一幢幢独具风情的农家小院坐落在绿荫里,一条条铺筑别致的连户路穿梭在田野上,一张张纯朴灿烂的笑脸映衬出富足与幸福,和谐画面令人向往。

以“”为基、“”增力、“”添趣、“”提质、“”促稳,黔西县“内外兼修”,正引领广大群众同心共筑小康“中国梦”,敞开大门迎“五福”,共建和谐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