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L用意:微调远大于放水

24.07.2014  03:12

原标题:PSL用意:微调远大于放水

有消息称,国开行已从央行获得3年期1万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并用于专项贷款,引来市场一阵热议。目前看来,多数市场分析人士将1万亿元PSL看作央行定向放水。笔者认为,本轮PSL,微调的意义远远大于定向放水。

PSL的推出反映央行的一种两难处境。当前,为了维持增强对货币政策控制力的有利环境,央行试图维持一种流动性结构短缺的状态,这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维持一种“紧平衡”的状态,并不愿采取全面降准等政策手段。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公开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也是现实,PSL以及类似工具的推出,实质上有助于实现如下的一些“微调”:

PSL会鼓励银行投放表内贷款,提升广义货币增速。PSL的抵押品以贷款为主,其成本低于商业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这会从边际上改善表内贷款的投放。央行公布的5月份金融机构口径新增外汇占款为386.65亿元,较4月的1169.21亿元出现大幅度收窄,刷新了2013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引发了市场对基础货币供应的担忧。央行已经公开表示将PSL纳入基础货币补充工具,PSL一边补充基础货币,一边鼓励银行的资产扩张,在边际上将有助于广义货币增速的企稳和回升。

由于设置了折价率和PSL基础利率,PSL可以同时满足总量和结构微调的双重作用,从而脱离单纯“定向放水”范畴。PSL基准利率表达央行总量松紧的意图,而折价率则兼顾结构调节的作用。如果央行降低PSL基准利率,银行贷款的机会成本就会下降,实质上提升了银行贷款收益,银行会倾向于多发贷款。如果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支出类的信用投放,央行可将相应贷款的折价率提高,降低银行对此领域的贷款成本,从而鼓励其放贷,或将过剩领域或平台贷款的折价率调低,增加银行贷款成本,从而抑制放贷。

此次PSL的推出更有可能是突出支持产业导向和利率优惠导向。央行推出PSL的用意之一是打造中期政策利率,但是从这次推出的规模较小、参与对象单一,以及不透明操作等来看,其难以广泛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此次PSL带动的资金量较小,央行的目的更像为国开行量身打造,使其获得定向低资本融资。国开行是国内银行间市场较主要的资金拆出方,对市场资金利率走势具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在棚改、基建、三农、小微企业以及航空运输和石油领域中,国开行的体量巨大,国开行1万亿落地后很可能转换为其它类型的流动性支持,在贷款到期后,还可以有其它滚动操作方式继续。 (下转第二版)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