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坚守底线走新路 弯道取直奋力奔小康

10.12.2015  11:45

多彩贵州”坚守底线走新路 弯道取直奋力奔小康

新华社记者王念、何天文、杨洪涛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10日电 620多万人口尚未脱贫、经济总量全国排名靠后、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贵州难以回避的客观现实;

    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立、西部12省份中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这是贵州不断传出的利好消息。

    从“连峰际天飞鸟不通”到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从“富饶的贫困”到大数据产业“领跑”全国;从能源、原材料输出大省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闭塞的内陆走向改革开放前沿,贵州的巨变,让世人刮目相看,也让4000万贵州各族儿女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贵州再次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力求在“既转又赶”和“弯道取直”中,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守底线:改革探路风帆起 “多彩贵州”山水秀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调。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享有“公园省”的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实现后发赶超的优势。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贵州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森林覆盖率正以一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9%,有力地支撑着“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需要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全国首家环保法庭,贵阳清镇市环保法庭自2007年成立至今,一直践行着“环保司法”梦,在探索环境司法专门化道路上创下了多个全国首例。这个专门受理环境保护案件的“特殊”法庭,在开展环境公益诉讼、探索跨区域集中管辖、推行环保案件“三诉合一”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推进司法改革探了路。

    尽管经济总量发展滞后,“多彩贵州”牢牢拧紧生态保护的“紧箍咒”,毅然向污染“说不”。

    2014年下半年正式出台的《贵州省市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办法》,对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指标,重点对居民收入增长、现代高效农业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状况进行测评。这让一些经济落后县放下了包袱,轻装上阵,因地制宜发展好“绿色GDP”,真正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典型的“生态县”,旅游产业发展在贵州优势突出,但GDP在全省排名靠后。雷山县曾经在推动“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取消GDP考核指标后,当地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关停两家铁合金污染企业。

    “凡有可能产生污染的企业,我们一概不要,尽管有的企业可为雷山带来几千万的年产值。”雷山县县长袁刚坦言,这种“得罪人”的事近年来他干了不少。

    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贵州大步前行。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基础上,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720多万吨,今年还将淘汰110多万吨。

    治理大江大河,保护青山绿水,贵州很下“血本”。长江上游重要支流赤水河被称为“美酒河”,贵州在该流域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绿水长流。

    千里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也是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流域占贵州国土面积的1∕3,也是国家重点流域三峡库区上游水污染防控的重要控制单元。贵州不断加大力度对乌江流域进行排查和整治,仅在今年,就对涉及82个环境案件的相关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或处罚。

    高原湿地威宁草海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有“高原明珠”之称。今年10月28日,贵州启动草海综合治理工程,拟投入109.9亿元实施47个项目,保护和恢复草海的自然生态系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结合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政策,因地制宜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绿了青山富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