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坚守底线走新路 弯道取直奋力奔小康

10.12.2015  11:15

多彩贵州”坚守底线走新路 弯道取直奋力奔小康

620多万人口尚未脱贫、经济总量全国排名靠后、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贵州难以回避的客观现实;

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立、西部12省份中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这是贵州不断传出的利好消息。

从“连峰际天飞鸟不通”到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从“富饶的贫困”到大数据产业“领跑”全国;从能源、原材料输出大省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闭塞的内陆走向改革开放前沿,贵州的巨变,让世人刮目相看,也让4000万贵州各族儿女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贵州再次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力求在“既转又赶”和“弯道取直”中,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守底线:改革探路风帆起 “多彩贵州”山水秀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调。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享有“公园省”的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实现后发赶超的优势。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贵州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森林覆盖率正以一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9%,有力地支撑着“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需要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全国首家环保法庭,贵阳清镇市环保法庭自2007年成立至今,一直践行着“环保司法”梦,在探索环境司法专门化道路上创下了多个全国首例。这个专门受理环境保护案件的“特殊”法庭,在开展环境公益诉讼、探索跨区域集中管辖、推行环保案件“三诉合一”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推进司法改革探了路。

尽管经济总量发展滞后,“多彩贵州”牢牢拧紧生态保护的“紧箍咒”,毅然向污染“说不”。

2014年下半年正式出台的《贵州省市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办法》,对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指标,重点对居民收入增长、现代高效农业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状况进行测评。这让一些经济落后县放下了包袱,轻装上阵,因地制宜发展好“绿色GDP”,真正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典型的“生态县”,旅游产业发展在贵州优势突出,但GDP在全省排名靠后。雷山县曾经在推动“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取消GDP考核指标后,当地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关停两家铁合金污染企业。

凡有可能产生污染的企业,我们一概不要,尽管有的企业可为雷山带来几千万的年产值。”雷山县县长袁刚坦言,这种“得罪人”的事近年来他干了不少。

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贵州大步前行。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基础上,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720多万吨,今年还将淘汰110多万吨。

治理大江大河,保护青山绿水,贵州很下“血本”。长江上游重要支流赤水河被称为“美酒河”,贵州在该流域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绿水长流。

千里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也是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流域占贵州国土面积的1∕3,也是国家重点流域三峡库区上游水污染防控的重要控制单元。贵州不断加大力度对乌江流域进行排查和整治,仅在今年,就对涉及82个环境案件的相关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或处罚。

高原湿地威宁草海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有“高原明珠”之称。今年10月28日,贵州启动草海综合治理工程,拟投入109.9亿元实施47个项目,保护和恢复草海的自然生态系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结合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政策,因地制宜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绿了青山富了民。

走新路:五大新兴产业“领跑” “蓝海”经济可期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年来,贵州一直努力探索并实践着。

如果全国有三个发展最好的地方的话,贵州一定是最后一个。如果大家错过了三十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曾如是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贵州的经济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而且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悄然之变,常常让外界感到惊喜。

每天都要接待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人员。”位于贵阳市高新区“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很多人都想来看看“贵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会在贵州诞生,为什么发展相对滞后的贵州会成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相对欠发达的贵州怎么才能不重复别人的老路、扬长避短走出新路,实现后发赶超?”这一直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思考的问题。

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贵州果敢地提出以大数据产业发展、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为抓手,推进大数据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改善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应用,开启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2014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1460亿元,同比增长62%;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据已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

互联网、大数据、众筹等都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滚滚洪流中的‘风帆’,我们要实现后发赶超,就应顺势而动、借势而为。”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说。

在劳动力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加速释放的背景下,贵州催生出了一系列的“蓝海”产业。

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兴建筑业,五大新兴产业正在贵州加速形成。

一些外向型新兴产业不受地域限制,在贵州等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可能比在东部地区更大,将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

面对良好的发展势头,贵州省委、省政府清醒的意识到,“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千方百计培植和发挥在路径选择、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

奔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贵州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贵州实践的必然要求。

回家打开电灯亮,打开电炉饭熟来,吃饱晚饭把脚洗,我们来看新闻台……”一首民歌唱出了聚居在云贵高原上的“土著居民”毛南族人的幸福生活。在国家的扶持下,贵州毛南族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持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六个到村到户”,并安排1500亿元有计划地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讯、小康电和小康寨“六个小康建设”,把扶贫资金用在解决群众最现实的问题上。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623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从9.4%下降到8.9%,贫困发生率从33.4%降到18%,扶贫开发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然而,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到2014年底,贵州还有623万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凝心聚力,攻坚拔寨。贵州再次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贵州在全面小康进程中不拖后腿,确保各族贫困群众同步过上小康生活!

——推出精准扶贫10项行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扶贫生态移民行动、教育扶贫行动、医疗健康扶贫行动、财政金融扶贫行动、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党建扶贫行动,一系列的超常规“组合拳”正挥向“条条穷根”。

——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今年6月,贵州启动全省领导干部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要求省级干部带头示范,各级干部整体联动、整合力量,确保实现对全省9000多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全覆盖。首轮遍访工作将于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随后两年,每年开展一轮回访。

——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科学治贫,发挥党建扶贫优势。目前,全省1.1万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9000多名“第一书记”正驻扎在贫困乡村,落实精准扶贫措施,确保有效脱贫。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驻村工作队探索出的“四看”工作法和“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闯出了一条喀斯特地区精准扶贫的新路,其经验已在乌蒙大地推开。

——实施大扶贫战略,多渠道“啃硬骨头”。与万达集团合作,把丹寨县作为定点帮扶县,在全国开展“民营企业对口帮扶整县脱贫行动”试点;确定贵州茅台酒厂等12家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1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不脱贫不脱钩。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协同发力,确保到2020年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确保62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贵州已立下“军令状”。

风正一帆悬。“多彩贵州”正以“四个全面”为统领,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在新的征程上谱写发展新篇章。(王念、何天文、杨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