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重点报道我省“县县通高速公路”

28.12.2015  23:48
  编者按:12 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和第三版对“贵州县县通高速公路”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现将报道的消息和通讯进行转载,以飨读者。     西部率先 助力发展 贵州县县通高速     12月25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县县通高速”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全省88个县市区将于12月31日全部贯通高速公路,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也是全国实现“县县通高速”的为数不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00公里。   欲加速,修高速。2008年,贵州提出“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提出县县通高速目标;2013年又启动“高速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以攻坚的勇气、会战的态势、决胜的信心,全力破解交通瓶颈。2008年至2015年,贵州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4111亿元,8年新建成高速公路4206公里,为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天亮了”,发展“棋活了”,贵州“更贵了”。如今,成环联网的高速公路网络,与加快推进的高铁、民航、水运等立体便利的综合交通体系已成为贵州新一轮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的引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逐步集聚,贵州经济正大步赶上来。2014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8%,连续4年居全国前3位。       总投资达四千一百一十一亿元,八年新建成高速公路 四千二百零六公里—— 贵州交通按下“快进键     12月28日,贵州省正安县流渡镇中华村村民李超一直盼着这个日子。届时,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将正式运营通车。原本在外打工的李超听说新修的高速要过境镇上,毅然回家种植桃子和红枣,“高速公路建成后,水果可以最快的速度运往重庆、贵阳等地,这将大大提升水果的保鲜度,减少运输成本,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贵州到,车子跳”。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贵州人几乎习惯了类似的嘲弄。但这一篇要翻过去了。随着道真至瓮安、望谟至安龙等几条高速年底前集中开通,贵州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00公里,88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高速,成为西部12省(区、市)的“第一个”。   贵州一方面旅游、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又相对贫困落后,加快开发和开放都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县县通高速,使“地无三尺平”的山地贵州正变成“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高速公路平原”。 欲破发展困境,先破交通瓶颈   临近年底,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桥面上,贵瓮高速路面二标段项目书记王志峰正指挥工人给大桥铺设沥青。王志峰很开心,到12月25日,这座亚洲第一的山区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就将交付验收。   这座大桥的合龙通车及德江至沿河等高速路的建成,标志着贵州省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宏伟目标。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作为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93%。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贵州经济社会长期相对欠发达、欠开发。要实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千山万壑起通途。   贵州历届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了“交通优先”“交通先行”等重大战略部署。2008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了“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瞄准珠三角发达地区,提出了贵阳至广州高速通道建设,将高速公路规划由“三纵三横八联八支”调整为“六横七纵八联”的“678”高速公路网,在全国率先提出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   回望来路,贵州高速公路的跨越发展,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2012年初,“国发二号文件”出台,将贵州定位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同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发出高速公路三年建设会战的号召——到2015年,实现通车里程5100公里以上;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全部通高速公路;与相邻各省(区、市)形成2个以上省际通道,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15个。   2008年至2015年,贵州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达到4111亿元,8年新建成高速公路4206公里,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创造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贵州速度”。 穷省建大交通,有必要也有能力   “当初贵州提出县县通高速的时候,不少人曾质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贵州省交通厅总规划师邱祯国回忆说,“现如今我们已给出了答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黔路更比蜀道难。”贵州人渴望走出大山。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特殊的喀斯特地质构造,逢山穿洞、逢水搭桥,贵州修路何其难!据统计,贵州高速公路的桥梁、隧道几乎要占一条路的一半左右,每公里平均造价约为1.1亿—1.2亿元,建设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左右。   “国家给力,自身努力,借助外力。”贵州省交通厅厅长王秉清这样总结,“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对贵州交通的发展,从资金、政策、要素保障上给予了倾斜和支持;省委省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挤出财政预算资金用于交通建设。”   从2008年开始,贵州省财政以10亿元为基数,每年按照10%递增专项安排用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地方政府债募优先用于高速公路建设。截至目前,贵州通过省财政、债券、贴息等方式投入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累计达到232亿元,地方政府匹配资本金168亿元,强力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   此外,贵州还吸引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大型央企,通过BOT+EPC、BOT+EPC+政府补助等融资建设模式,让贵州高速公路突飞猛进。   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是全国第一个采取“BOT+EPC”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通过采取“投资和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方式,由投资人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中标此项目的中交集团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融资投入75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在投资人自筹资金、自行建设、自主经营的模式下,有利于项目业主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管控。同时,在满足项目安全、功能前提下,项目公司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最大限度提高项目经济性和耐久性,也节约了社会成本。”中交集团贵都公司总经理孙德彬说。 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启动以来,全省采用 “BOT+EPC”“BOT+EPC+政府补助”模式已建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共计21个约1589公里,采用BOT模式建设规模占全省已建在建高速公路总规模的1/4,共吸引社会投资约1770亿元。   如今,穿行于贵州高速公路之上,桥梁和隧道不仅仅是一道道壮美的风景,它们还见证着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的奇迹。贵州交通科技在实践中,攻克了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山区长大桥梁、瓦斯隧道等工程施工难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贵州交通运输科技共获得省部级各类奖项17项,公路水路行业获得高奖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交通建设不止步,发展也还在路上   走进杭瑞、沿德高速公路德江县合兴乡大兴集中安置点,在800多米长、20米宽的“杭瑞风情大街”两旁,清一色的“土家民居”,白墙灰瓦,香樟成排,宛如一幅土家山水画。   从2011年建设杭瑞高速开始,共征收了8000多亩土地、拆了650多栋房屋,无一户上访、无一人阻工。常言道,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是什么法宝创造了“德江经验”?德江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张羽龙的回答既简单又深刻:“只要尊重群众意愿,什么矛盾都可以化解。”   一条高速路就是一条民生路。据介绍,每1亿元高速公路的投资可直接产生1800个就业岗位,仅在高速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期间,就拉动GDP增长1万多亿元,创造了455万个就业岗位。   随着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的实现,山地贵州已然成为“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高速公路平原”。与飞速发展的贵州高铁、航空、水运交相辉映,贵州作为西南交通中枢的优势日益凸显。   借助交通的改善,贵州正在规划“高速公路经济带”,包括现代高效山地农业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日益热络的电商也正将大山里的特产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送往山外的世界。此外,富士康、微软、西门子、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陆续进驻,贵州在开放创新、八方助力的优良环境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逐步集聚,大数据、大健康等重要产业正在稳步前行。2014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8%,连续4年居全国前3位。   “‘十三五’仍是贵州高速加快成网的重要历史机遇期,”王秉清表示,“虽然已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但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发展不平衡也仍是贵州交通不可回避的阶段性特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构建。”   今年11月,贵州发起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预计投资400亿元,到2017年使贵州农村公路里程达16.2万公里,实现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运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和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