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里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06.2014  12:52

  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的云烟中走进公众视野,让人们更深切体悟到自身的精神基因——

 

  孔学堂里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月10日,贵阳孔学堂六艺学宫高朋满座,座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专家、学者、媒体人聚智、聚心、聚力,让那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中古代圣贤治理民众心智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下沉,让那些曾经在民间断裂的中华文明如曙光绽放。

 

  怎样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张首映所说,今天的座谈会开得非常好,恰逢其时。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5周年,我们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65周年的党。在这样一个转折的历史时期,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党自信、成熟,一种立足于中华大地,走向世界的表现。各位专家学者从五千年文明从古到今贯通起来,从周公、孔子一直讲到今天的青年。这种贯通感给人非常强烈的印象。

 

  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的云烟中走进公众视野,让普通人蓦然发现这就是自身的精神基因。

 

  曾经,中国人在国外旅行不受人待见,因为其行为举止有失体统,蕴藏的精神基因丢失了,没有得到那些内化于心、外化于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曾经,社会上出现拜金主义、冷漠心理、诚信丧失……如今,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外贸经济总量排名第一。如今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风气正浓;“最美考生”夺刀斗凶受伤憾失高考,“道德考试”获满分刚刚发生。

 

  一边是崇德向善的璀璨,一边是道德沦丧的阴霾,让人思索事物的两面性、极端性,让人看到中间层游离状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那核心层跑哪里去了?这正是当前贵阳孔学堂发端兴旺之处。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怎样以大众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方式,解出这道题的“最大公约数”,是6月10日座谈会上热议的话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说,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西方先进文明,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这样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副主任冯颜利说,将古代的“仁义礼智信”更新为“人义法自信”,弘扬核心价值观,要以人为本,法治是保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的自由观。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说,我们要思考一个好的道德理念或者体系,怎么样成为大众身上的东西。我现在很期待贵阳孔学堂的教化风气,希望贵州省报之以德、齐之以礼,给社会做一个榜样。希望全社会重建高雅文化。

 

  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顾久认为,在社会群体中,“社会存在”往往主导“社会意识”,对于未来,当代文化转换与创新往哪个方向走。我以为更要在农耕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上做文章。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发扬光大,不能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我们更要在重点人群的表率上下功夫。道德建设是你在举手投足,在你不经意之间给别人的影响,那叫家风、党风。还有制度建设,一整套新的健康习俗。

 

  贵州大学中华文化书院荣誉院长、教授张新民认为: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激活生命中的价值感,外化为我们的行动,变成文化的行为非常重要。其实人整天面对的是小家、大家(单位)和国家,行事处人必须做好,其前提要有合理的硬件、软件等物质条件,做事的人要有一定的知识、涵养和技术,要懂得平衡道德的天平。(周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