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小镇添活力 乡村亮新姿

18.09.2014  11:50

  示范小城镇建设是贵州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一大举措。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方略,100个示范小城镇根据资源秉赋,突出“一镇一风貌”,坚持走特色、绿色发展道路。一年来,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贵州山区呈现出一幅“小镇尽风流、田园稻谷香”的壮美画景。“活力小镇·美丽乡村”成为贵州坚定不移走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大亮点。

 

   释放活力 彰显特色

  2013年9月,全省第二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提出“以绿色为主题,以改革为亮点”的要求;10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围绕“放权、让利、松绑、开绿灯”,进一步释放改革发展活力。以改革为抓手,以“活力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全省小城镇建设成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中富有活力的一个板块。

 

  改革释放活力。按照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原则,以《十条意见》为核心,省级层面构建了“1+N”配套政策体系,省发改委等18家省直部门制定了配套政策;今年的第156号省长令又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乡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部纳入试点乡镇范围。

 

  在各市县两级陆续出台实施方案或支持政策基础上,部分示范小城镇通过统筹设置综合办事机构、“镇园合一”、增设副镇长等方式,优化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扩大镇级财权、事权、执法权,开展确权登记推动农村土地要素流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突破推进农民就近城镇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式贯彻落实《十条意见》,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创新激发活力。创新融资模式,贵阳市级融资平台作为融资主体为青岩镇融资30亿元资金,用于青岩镇路网建设、旧城改造“腾笼换鸟”以及旅游产业升级换代,古镇青岩“涅槃重生”。

 

  创新招商手段,100个示范小城镇与100个城市综合体招商平台、资源共享,5月28日的“2个100工程”专题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签约项目91个,签约资金331亿元,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等7家金融机构今年将为示范小城镇放贷97亿元。

 

  产业增添活力。示范小城镇成为集“5个100工程”融合发展之大成者。扎佐镇、鸭溪镇、小寨坝镇、大龙镇、柏果镇等一批“亿元镇”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继续“领跑”工业强镇版块;依托“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地方风物”发展产业,肇兴镇“天下第一侗寨”世界闻名、猴场镇“草塘古邑区”建成多元文化聚集区;桂果镇、兴仁镇、甲良镇等特色农业产业化“风生水起”,有力推动镇内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化;塘头镇着力培育教育产业,全镇在校学生11944人,集镇人口30240人,城镇化率达55%。

 

  绿色彰显活力。强化绿色小镇规划引领,以《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风貌规划技术导则》引导示范小城镇风貌规划,持续推进“一镇一风貌”建设,实施“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特色风貌整治,形成了一批可识别性和可阅读性强,地方文化与建筑特色“水乳交融”的绿色小镇。

 

   示范显著 小镇巨变

  “放权、让利、松绑、开绿灯”为示范小城镇建设释放了活力。这一年,改革成为“共识”,项目成为“热点”,产业成为“焦点”。山区小镇沧桑巨变,气象万千。

 

  一年来,100个示范小城镇奋力追、加快赶,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攀升。截至2013年底,100个示范小城镇财政收入44.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14个示范小城镇财政收入过亿元;省级示范小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402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7.2亿元,在全省份额中占比近10%。示范小城镇成为就近城镇化的主阵地,城镇人口占镇域总人口的34.2%。

 

  一年来,100个示范小城镇抓项目、扩投资,综合发展环境日新月异。从“8个1”、“8+3”项目到“8+X”项目,示范小城镇项目建设逐步从提供承载能力向优化发展环境转变,一大批比肩城市标准的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和民生项目正在或已经建成。今年截至7月底,100个示范小城镇“8+X”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53.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5%,同比增长33.5%。结合交通三年大会战实施,通过制定和实施《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交通联络规划》,交通格局正在改善,“峰连天际处,山环水绕间”,高速路、国道、省道及交通联络线如同“大动脉”和“毛细血管”,让示范小城镇与外面的世界一起“脉动”。

 

  一年来,示范小城镇在做大、做强、做优、做特上“百舸争流”。经济总量稳居“贵州第一镇”的茅台镇,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62.4亿元,继续优化发展空间、夯实产业基础,积极推动茅台酿酒工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勇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高峰。2013年绩效考评“独占鳌头”的扎佐镇,凭借首贵钢、黔轮胎、永盛和物流、统一集团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及中关村科技园落户本地,豪情立下“十三五”期间建成“黔中经济第一镇”的目标。安顺市利用承办第三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契机,推进沪昆高速沿线的旧州镇、夏云镇、白岩镇等示范小城镇和浪塘村、石头寨等村庄集群连片发展,在黔中大地形成“活力小镇·美丽乡村”示范带。

 

   传承文化 留住“乡愁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始终是中华炎黄子孙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

 

  小城镇、村庄物化的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是留住“乡愁”的最好载体,也是贵州省一年来实施“活力小镇·美丽乡村”镇村联动的题中之意。一批示范镇大力实施周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推进农房、村庄环境整治、乡村旅馆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同清华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签署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合作备忘录,以浪塘村、石头寨村为试点,吴良镛院士亲自主持,丰富和提升贵州省“活力小镇·美丽乡村”镇村联动及城乡发展的路径与模式。通过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伸,加快乡村外环境改善,青山镇、永兴镇、牛场乡等27个示范小城镇推进土地整治与示范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三结合”工作,统筹“山、水、林、田、路、村”等要素,让农民在美丽乡村享受城镇化的红利。

 

  在镇村“借势发展”中重视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文化传承,铭刻“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村一寨、一风一俗”的乡愁,既彰显了文化特色的唯一性和可识别性,又形成互为依托、互为借势的助益关系。美丽乡村成为示范小城镇的“后花园”,示范小城镇成为美丽乡村的“会客厅”。

 

  “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100个示范小城镇作为“领头羊”,正引领着全省1000多个乡镇奋力后发赶超、同步小康,贵州小城镇建设正在迎来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