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委主任吴军在全省民族地区贫困乡镇第二次产业扶持现场会上的讲话

04.06.2014  21:16

瞄准目标  创新机制 

不断开创民族地区贫困乡镇产业发展新局面

——在全省民族地区贫困乡镇第二次产业扶持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3年11月12日)

吴军

同志们:

  我们在六枝特区召开全省民族地区贫困乡镇第二次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学习借鉴六枝特区民宗局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产业扶贫的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上午,大家实地参观了六枝特区新场乡乌柳村牛羊养殖滚动发展现场,刚才,六枝特区民宗局、水城县民宗局和六枝特区新场乡乌柳村项目户代表分别介绍了做法,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对六盘水民族扶贫经验的认识。

  从2010年12月起,六盘水市民委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六枝特区的乌柳村和水城县的底母村对25户少数民族贫困户试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扶贫模式,经过3年的努力,基本获得成功。我认为,他们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瞄准了贫困地方开展扶贫工作。这两个村共同的特点是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是最需要扶贫政策扶持的地方。他们的扶贫工作,充分体现了民族工作的本质特点,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湖南湘西调研时强调的精准扶贫的要求。

  二是选择了容易为贫困群众接受的项目。都把这两个村牛羊养殖作为扶贫项目,这种选择,符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符合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使项目容易落地,便于实施,能够发展。

  三是创新了科学的运作机制。把两个村的贫困群众作为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实行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特别是用预期扶持的下家监督正在获得扶持的上家,彻底破解了民族扶贫资金在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上“乡镇政府监督太远,业务部门监督太虚,村组干部监督太软”的监督难题,使扶贫资金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运行轨道,实现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多赢”。

  四是完善了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实施扶贫项目的过程中,注意了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技术服务和与市场的对接,使受益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

  五是加强了对群众的诚信教育。在确定扶持对象的时候,对扶持的农户除了具备实施项目的劳动力和最基本的投入条件之外,还把讲诚信,自觉履行协议作为重要的附加条件,为项目的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打下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六盘水市民族工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探索虽然覆盖面还不大,扶持的农户还不多,第一期的养殖协议也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比如到期移交的20只羊是什么羊(羊龄、体重、公母、健康状况等)、养殖户有什么权益、在饲养期间意外死亡怎么办等没有考虑得十分周到,此外还有轮换周期过长等问题,但通过三年一个周期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做到了把公平性要求落在了实处,把群众自治的理念落在了实处,把循环发展的科学机制落在了实处,使民族扶贫工作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值得在全省民族工作部门推广。

  二、要正确把握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属性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有三个重要的属性,一是资金的属性,一般具有增值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特点。二是发展的属性,主要用于开发扶贫,而救济性扶贫不是这类资金的使用要求。三是区域属性,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就全省而言,数量并不多,属于拾遗补缺的性质,要发挥它的应有效益,我们得在把握它的属性上下功夫。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正因为数量不大,不可能像其他部门的资金那样用于上规模的大项目,只能主要用于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农村发展办实事,同时,这种实事力求尽可能办得有水平,有效益。因此,要求我们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研究和探寻使用规律,以充分彰显民族工作部门的办事能力。

  由于资金的稀缺性特点,从外延看,它可以和各种生产要素结合,放大使用效果;从内涵看,它在运用过程中会实现增值,具有明显的“乘数”作用。就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而言,如果运用得好,其“乘数”作用会更为明显。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握其“乘数”作用的特点,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服务。

  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化水平,通俗地说,我们就是要努力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小钱变成大钱,死钱变成活钱。这个问题,我曾经在去年三月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使用专题会上进行过专门的阐述,今天我再作一下强调。

  关于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小钱变成大钱使用的问题,应主要用于如下方面:一是与信贷资金使用相结合,主要用于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扶贫贷款的贴息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成功的实践,去年在铜仁市的思南县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地区贫困乡镇产业扶贫现场会,重点推介了思南县民宗局用发展资金贴息,帮助贫困乡镇群众发展金银花产业的经验。从去年起,我们试点用于少数民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贷款贴息扶持也属于此类性质。二是与群众的投入相结合,主要用于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购买种苗和化肥农药等的补助以及必要设施投入的补助。在这方面,发展资金只能是补助性质,而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三是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主要用于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在这方面,凡是群众要求干的,发展资金的使用效果就会很好;凡是要求群众干而又没有把群众的动员工作做好的,发展资金的使用效果一般都不好。要使发展资金小钱变成大钱,必须与受益村寨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四是与其他部门的资金项目安排相结合,主要用于整村推进的拼盘配套,在这方面,发展资金主要是起引导性作用。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使用问题上,既要注意解决无钱办不成事和有钱办不好事的能力问题,更要注意克服没有钱不办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惰性思想,还要解决站位低,思路窄的观念问题,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大、用实、用好。

  关于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死钱变成活钱使用的问题,应主要用于如下方面:用于畜牧养殖业,实行借畜还畜;用于种植业,实行借种还种。虽然已经在今年二月省人大通过的扶贫条例上明确了财政扶贫资金可以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但这种使用方式在全省扶贫工作领域尚未成气候,民族扶贫工作除了六盘水的两个县进行了积极探索之外,其他地方至今没有听到有情况反馈。其原因是无偿的好安排,有偿的难监管。我们在六枝特区召开这个现场会,就是要根据六盘水市提供的经验,解决发展资金在有偿使用上如何监管的问题,建立起一个好的机制,推动发展资金用活用巧用精,带动更多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创新机制推动民族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根据省扶贫办提供的情况,经过全省的共同努力,今年将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减贫摘帽,其中有4个县是民族地区县或民族自治县;有172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其中有74个是省民委列入扶持的500个民族地区贫困乡镇,应该说扶贫成效很大,这既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部门全力投入、各个部门积极参与的结果,民族工作部门也在其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要看到在尚未脱贫的人口中,少数民族还占60%以上的比例,列入民族工作部门关注和开展工作的500个贫困乡镇中,经过三年的努力,也才有132个实现减贫摘帽,已脱贫的群众脱贫的基础尚不牢固。作为民族工作部门还需要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配合扶贫工作部门等加大工作力度,并在扶贫工作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做出特色供党委政府作决策的参考,为其他部门的扶贫提供借鉴。据此,提几点意见。

  (一)瞄准扶贫对象。民族扶贫工作一定要回归它的本源,把对深山区、石山区和特别困难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的扶持作为工作着力点,切实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群众放在心中。这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求,也是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责所在。民族工作部门的干部一定要多到交通不便的地方,多到资源匮乏的地方,多到特别贫困的地方去做雪中送炭的事。

  (二)瞄准扶贫项目。在贫困民族地区,虽然外出务工已成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尚不足以支撑贫困群众全面脱贫致富,而且由于市场波动的原因,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要根据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民族工作部门的条件等,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则发展乡村旅游,宜提供园区就业则帮助到园区就业,宜发展民族工艺则扶持发展民族工艺品,使扶贫产业成为贫困群众的脱贫支柱。

  (三)瞄准扶贫机制。省民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从明年起,发展资金40%的比例要用于产业发展,单个项目的资金数额不能低于10万元,要把小钱变成大钱使用,死钱变成活钱使用作为用好发展资金,创新扶贫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钱变成大钱使用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下一步的重点要放在死钱变成活钱使用上下功夫。凡是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项目,要全面推行六盘水市民族工作部门探索的“群众自治,协议先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模式,彻底解决发展资金在产业扶持的安排上优亲厚友,分配不公的弊端;管理不善,监督乏力的弊端;短期行为,不可持续的弊端。全省各个县市都要建立起六盘水模式的示范点,参加会议的县要率先示范,力争这一机制成为扶持畜牧养殖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对于周期比较短的种植业项目,也可以探索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做法。

  (四)瞄准服务保障。在扶持扶贫产业的过程中,要同步考虑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项目,尽可能引入龙头企业或帮助群众建立起专业合作社做好产销对接;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引入技术支撑,以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和按照科技方法高点起步;要根据群众的需要组织技能培训,以提高群众的技术素质。

  (五)瞄准领导责任。一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要依靠村支两委选择扶持对象,并经过公示确定;要依靠村支两委监督协议的实施,凡协议到期应无条件履行协议的约定;要依靠村支两委对扶持对象进行诚信教育,在一个行政村的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的氛围。二是积极依靠乡镇党委政府。依靠乡镇党委政府的力量发挥好包村干部的作用,发挥好乡镇有关业务站所的业务技术指导作用,以形成良好的支持氛围。三是明确民族工作部门领导的责任。县级民宗局要把产业扶贫,特别是创新扶贫机制作为民族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选择好扶持区域,制定好扶持方案,明确好扶持目标,落实好责任人员,一抓到底,确保抓出成效。

  我们相信只要用心精心和细心,民族工作部门的小钱也能有大作为,小项目也能总结出大经验。希望大家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