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县强推进、促落实、保成效 确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04.06.2014  20:21

兴仁县强推进、促落实、保成效

确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为扎实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兴仁县2014年4月21日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攻坚推进大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工作中强力推进“四个到位”、严把“三个关口”、落实“四个机制”,确实工作落到实处。

四个到位”强推进

(一)思想认识到位。 2014年以来,兴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加快兴仁发展的历史机遇来把握,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作为全县干部的历史使命来担当。 一是 思想上做到早发动。在今年1月27日召开的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就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凝聚和统一了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上来。4月21日再次召开全县精准扶贫攻坚推进大会,落实4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全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业务培训会精神,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二是 行动上做到早安排。认真制定和下发了《兴仁县2014年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兴仁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为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思想上认识到位,组织上措施有力,截至4月8日,精准扶贫调查摸底阶段全面结束,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已完成,各乡(镇、街道)正在对贫困农户信息核对和分类汇总。

(二)目标任务明确到位。一是 明确了2014年扶贫工作总目标,主要是实现百德、回龙、新龙场、巴铃、民建五个乡镇“减贫摘帽”,使全县乡镇贫困发生率降低到28.6%;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7%。 二是 明确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任务。精准扶贫的核心就是要准确识别出贫困人口,我县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目前已将库存的12.6万贫困人口进行公示。 三是 明确了领导包保任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兴仁提出的“六个十”工程和党建驻村结对帮扶等措施,将省、州认定的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进一步细化到挂点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头上,严格考核和奖惩,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 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对17个乡(镇、街道)、151个村(居)社区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贫困人口,由县直部门和小康工作组进行全覆盖驻村结对帮扶,真正做到“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达到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的目的。 二是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大力实施核桃、草地生态畜牧业、中药材、蔬菜、精品水果、茶叶、乡村旅游等产业,2014年计划完成核桃种植3.1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0.7万只、中药材7万亩(薏仁6万亩、何首乌、葛根等1万亩)、精品水果0.65万亩(树莓0.3万亩、高钙苹果0.1万亩、无籽刺梨0.25万亩),茶叶0.4万亩。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加快发展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山地农业扶贫产业园区,拓展产业带、构建产业群,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加快薏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兴仁中药材园区建设,这些产业和项目资金覆盖了70%的贫困村、80%的贫困人口。 三是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重点培养新型农民和二、三产业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多形势、多渠道的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14年完成职业培训2000人,转移就业5600人。启动实施“贵州省妇女及妇联组织参与扶贫开发行动计划”,围绕“百万妇女创业就业”,实施“巾帼创业扶贫工程”,大力扶持妇女创业。继续推进“三个十五万”支助小微企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十大扶贫产业”,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培训5000人,通过培训,力争实现“l户3人”目标,2016年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同时建立县园区企业贫困劳动力用工吸纳帮扶长效机制,将通过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到园区就业,促进贫困家庭早日脱贫。 四是 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2014年我县危房改造指标3600户,目前已将符合条件和需要危房改造的贫困农户全部列为改造对象。 五是 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2014年完成扶贫生态移民600户1500人。其中贫困农户400户。 六是 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2014年完成7个村烟草扶贫新村建设,打造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完成14个贫困乡镇和114个贫困村的“小康路”205.495公里;“小康水”6.88万人;“小康电”3606万元新建改建;“小康房”4236户;“小康寨”46个;“小康讯”村村通宽带、户户通电话,邮政全覆盖。不断改善贫困村内的村道、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

(四)主体作用发挥到位。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真正依靠的是老百姓、是千家万户。 一是 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通过采取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宣传,把工作的目的、方法、步骤和相关政策讲细讲明,真正让群众理解精神实质,让其通过耳濡目染感受到连片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同时开好县、乡、村、组四个层次的会议,深入群众宣传扶贫内容、识别标准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共同配合和积极参与工作。 二是 尊重群众主体意愿。在落实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方面,采取“三议三评三同步”的办法,强化民主管理,充分尊重群众主体意愿。“三议”即项目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村民大会决议。“三评”即群众自我评价、群众评选建设业主委员会、评选建设方式或施工单位。“三同步”即监督与建设同步,建设与融资同步、农户自建工程与公益设施建设同步。在项目选择上尊重农民意愿,在项目建设上依靠农民自主管理,在项目验收上以农民满意为标准。 三是 充分激发群众热情。调查摸底结束帮扶措施制定后,优先选择建设条件具备、干部得力、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村、社区优先实施精准扶贫项目,使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以奖代补、农民投入为主,信贷补充为辅”的原则,落实“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和“先干先补,不干不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和群众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在工程实施中,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五自主”,即自主谈判议价、自主建设管理、自主竣工验收、自主结算付款、自主承担安全责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个关口”保实效

(一)严把工作进度质量关。一是 对工作任务进行时间倒排。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县按照省统一规定时限对工作任务进行倒排,严把时间和进度关,明确贫困户识别、贫困村识别、制定贫困户帮扶措施、制定贫困村的帮扶措施、填写贫困农户手册、数据录入、填写贫困村登记表、数据更新、联网运行等九个方面工作的完成时限,特别是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还对工作步骤进行了明确,每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是 严格操作程序。对每个阶段规定工作任务,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按操作方法和规程执行,严格落实公示审核制度,真正达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情况准确、数据详实。贫困户识别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做到“一公示一公告”,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严把工作监督关。一是 成立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督查组,建立分片区的督办制,督促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坚决杜绝建人情卡、关系卡。 二是 明确组织、扶贫、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监督职能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组织部门负责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扶贫成效考核;扶贫部门负责考核指标制定、相关协调工作,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批、检查、验收以及绩效评估等;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日常监督、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全过程监督;审计部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考核指标的真实性、资金公开制度、备案制度、项目管理廉政风险配套制度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严厉查处在工作开展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是 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定期不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的行为,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加强督查和跟踪问效。

(三)严把动态管理关。一是 按照“民主评困、三榜公示”的原则,对贫困农户实行动态管理,对因灾、因病等返贫的农村居民及时认定为扶贫对象,对识别出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落实帮扶措施,属于民政救济范围的,及时给予救助,对脱贫的扶贫对象,取消享受的扶贫政策待遇。 二是 建立进退机制,对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农户坚决予以退出,对调查中符合贫困条件的农户进行充实,真正做到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户不评。

 

四个机制”促落实

(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一是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督促和协调工作的开展。 二是 加强机构建设。充实乡(镇、街道)扶贫站工作人员,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乡(镇、街道)扶贫工作站不少于4人,非重点乡(镇、街道)扶贫工作站不少于2人,由县扶贫办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三是 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县委成立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县直各有关工作部门、省州驻县单位成立驻村工作队,共计组建134个驻村工作队,实现了行政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四是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乡(镇、街道)基层党员帮带贫困农户制度,1名基层党员至少帮带2户以上贫困户;深入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每村推出1个以上典型;突出抓好村支两委带头创业示范,每村成立1个以上产业合作社或产业互助组织,培育10户以上脱贫示范户,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扶贫攻坚战斗力。

(二) 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一是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年均大幅增长。 二是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产业扶贫、村道通达通畅、土地整理、人畜饮水、产业园区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村建设,全面形成资金集聚、技术整合、措施配套、拼盘开发的态势。 三是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落实户均3元的配置工作经费,保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开展的必要支出。

(三)建立大扶贫工作机制。 推进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综合扶贫模式,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全力推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各方参与、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一是 加大行业扶贫力度,乡镇、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安排项目资金,优先安排贫困乡村。 二是 扶贫、发改部门的农业农村项目和财政的“一事一议”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 三是 农业、林业、水务、交通、国土、环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人口、民宗等部门,在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人口发展等项目投资时,要优先考虑贫困乡村,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四是 积极引导社会扶贫,加强与省内外帮扶单位的联系,拓宽扶贫协作领域和对口帮扶内容,在技术引进、劳务输转、招商引资、产业合作等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五是 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及驻村等定点对口帮扶单位的优势,开展不同特点的帮扶活动。 六是 积极宣传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投入扶贫事业,实现部门和单位对口帮扶贫困村全覆盖,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四)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年终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对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工作部门、省州驻县单位、企业扶贫开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政绩考评挂钩,并作为各级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无起色、推进缓慢、未完成责任目标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和帮扶单位及干部进行通报批评,视情况进行问责,彻底解决一些帮扶单位“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